舞蹈语言演绎潮风潮情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汕头市舞蹈家协会理事陈嘉将潮汕民俗文化融入每个舞蹈动作,作品屡屡获奖
迫于生计的潮汕男子即将乘着红头船远航,妻子与丈夫依依惜别,洒下辛酸离别的泪水……在最近举行的2009年度汕头文艺奖评选活动中,由我市年轻舞蹈教师陈嘉编导,市聋哑学校学生表演的现代舞《红头船·潮乡情》获得精品奖。其浓郁的潮味是舞蹈的一大亮点。陈嘉告诉记者,潮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现代舞蹈语言来表现传统文化,让之焕发出时代感,这是他对舞蹈的一种追求。
11岁当上文艺兵
“1991年,那年我11岁,幸运地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成为了一名小小的文艺兵,从此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陈嘉告诉记者,当时,从事幼教工作的母亲去北京进修,偶然得知了招生消息。由于他自身条件不错,对于舞蹈又是“一张白纸”,便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璞玉”,因而顺利通过面试。1996年,陈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
陈嘉告诉记者,在学校读书时,学的是基本功,是技术性表演性很强的知识,加入歌舞团后,他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舞蹈,视野也更加宽阔了。一有空,他便到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学习现代舞,从来自法国、意大利的现代舞大师的教学中吸收了不少舞蹈养分。在歌舞团的4年间,陈嘉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演出和全国性的舞蹈比赛。1997年,陈嘉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得中国舞少年组金奖,这是国内规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专业大赛,激励着他在舞蹈艺术道路上继续成长。
从台前舞者到幕后师者
2000年,陈嘉从部队转业到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从舞台转到讲台,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教师。陈嘉告诉记者,当一名演员,能尽情享受在舞台上舞蹈时淋漓尽致的感觉,虽然很累,但感觉很畅快。但从事教学工作,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从舞蹈主题、构思、动作、服装、舞美、道具等,事事都要“操心”。不过,能把自己长期的经验、积累、创作思想通过学生在舞台上演绎出来,他感受到了一种与表演不同的满足。
得益于多年舞台表演的历练,陈嘉对舞蹈动作的分解、示范都十分到位。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陈嘉积极摸索适合各年龄段的舞蹈教育方法,采用更具时代感的音乐,加入新的舞蹈教学元素,创作、编排了很多适合各年龄段的舞蹈作品,他指导的学生也多次在全国各类舞蹈比赛中获奖。
让舞蹈释放浓浓潮味
舞蹈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而灵感靠的是不断积累。“不管是生活还是艺术追求,我始终坚持两个词简单和纯粹。因为只有自然的,才是最美的。”陈嘉告诉记者,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下乡采风,多看多听多问,慢慢形成对潮汕民俗文化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有一次,陈嘉在澄海看到一群悠闲自得的狮头鹅时,便思考一个问题:芭蕾舞能把天鹅演绎得那么美,我们也一样可以用中国的古典舞元素把狮头鹅的朴素、端庄表现出来。这个灵感促成他创作了舞蹈《鹅》,作品获得了当年汕头舞蹈大赛的创作奖。
“越是地方的,越是中国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陈嘉深信这一句话。在陈嘉编导的舞蹈中,有不少是来源于传统的潮汕民俗文化。从《拍牛丸》到《钩通花》,再到《狮头鹅》、《闹日巡游情》、《姑嫂鸟》、《红头船·潮乡情》……这些获奖的舞蹈作品所采用的题材、音乐、服装和道具都贴上了“潮韵”的标签。陈嘉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细微的挖掘,以充满时代感的器乐、服装、舞种,来展示潮汕本土文化的魅力。

陈淑明(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