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以刺绣、蜡染、纺织等多种传统手工技术制作而成,工法繁复、外型美观,不但是苗人特有的文化资产,更被视为世界染织的起源之一。几千年来,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受到外界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产生与传统略微不同的风貌。然而苗族服饰尽管有多变的造型,妇女较典型的装束仍是短上衣,百褶裙;男装为大襟短衣,襟向右开,颜色多为蓝、黑色。至於服饰的衣料则以麻织土布为主,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苗族服饰的织锦技法又称「夹织」,色彩分为素锦与花锦两种,常用在背儿带、头帕等,在材料与工法上变化多端。透过不同性质的棉与麻互为经线与纬线,成品的触感较为细腻,再藉由织布机上经与纬的交错变化,织就出各种花纹与图案。此外,苗家女孩通常从七、八岁开始学习织花带,到十五、六岁技巧逐渐纯熟。花带不仅是装饰品,也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联系纽带。在展览当中,观众还可以看到由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提供难得一见的传统纺纱机、织布机和织带机等。
在染布技法方面,苗族服饰可分为扎染、印染和蜡染,图案千变万化。以革家苗族为例,其服饰构图以几何形及自然纹样为主,多取自阳光、水波、花果、蝙蝠、藤条、鱼鸟等物像,加以夸张变形后入图,且图案对称,线条流畅,图形常以「物套物」、「物连物」方式表现,连空隙处也有物像形态,疏密相间,韵味古雅。
除了织、染技法,苗族服饰在绣法上的变化更是令人目不暇给,从刺绣、皱绣、堆绣、破线绣、锡绣、辫绣、打子绣、平绣、十字绣、缠绣到锁边绣等各种表现,真可谓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另外,华丽缤纷的配饰,也是苗族的衣饰文化特色,其中又以穿戴於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最具特色。对於苗人来说,银饰不但可以避邪,带来吉祥幸福,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徵。在游方活动中,也可以作为定情之物,因此通常搭配盛装。苗族的祖先崇拜与自然神、图腾崇拜是银饰的主要造型与纹样,最常见的有蝴蝶、水牛、银燕雀、龙凤纹和几何纹等,各有其神话传说背景,且纹样细腻,组合繁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