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

家乡区县: 延平区

三千八百坎,为国家一级景点,因过去从坎脚至坎顶为三千八百级石阶而得名,是我国现存最好的古道之一,拍过同名电视剧。三千八百坎经民国重修,现为五千五百余级。相传过去曾是一条羊肠小路,当年北宋杨八妹带兵入闽,因山路崎岖,运粮不便,下令修此古道。这里还有许多美丽传说,使它富有神秘的色彩。三千八百坎景区,景色秀丽,人文荟萃,古树名木众多,是海内外扬名的闽赣古道。

     三千八百坎沿途景色随着登山高度的变化而不同,或石壁陡峭、或深谷悬崖;山涧小溪忽在道旁潺潺低唱,忽而在断崖前跌落为瀑布;那远近山中不时传出的鸟叫声和那宛啭不绝的蝉鸣更给十里古道增添了幽静、深远的感觉。登上三千八百坎,举目四顾,但见风烟俱静,天山共色,顿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远处可见建溪、富屯溪二水缭绕南平城,闽江蜿蜒如带下福州。坎顶两座山头* 之间有座古堡紧扼交通要道,此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堡外有七株千年水杉,即使远在15公里外的南平城内,人们也可清楚地看到它们挺拔入云的雄姿。

      三千八百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总是要用自已的脚步去证实它是否名符其实的3800坎,结果也总是大惑不解:明摆着的五千多,为何偏叫三千八?在距坎顶357级的路旁立有一块石碑,三千八百坎为何成为五千余级的缘由就在该碑的题字中。十年动乱时期,该碑被砸成十数块* ,散落于草丛中,有的被搬去铺路、砌灶。南平市文物部门发动当地群众寻找残片,收集起来经过拼合修整,基本恢复原状立于旧址。

      半岩亭:三千八百坎古趣盎然,山径林荫蔽日,盛夏无暑,蝉鸣鸟语,深旷幽静。循蜿蜒曲折的石阶而登,途经3个凉亭,其中以半岩亭最为形胜。半岩亭往上,地势危岌,左是深壑,右是峭岩,春夏之时瀑布从岩顶飞泻而下,煞为壮观。古延平八景之一的"中岩飞瀑"即是指此。 半岩村:闽赣古道途经半岩之处古有村寨,故名半岩村。有两块岩石分立村路之旁,石聿石兀险峻,古传此石昼开夜合,实乃"雾霭锁山径,险道难飞越"之故。道左有一巨樟,树围12米,屏卫着古老的村寨。

 

     宋代古堡:从半岩村仰望坎顶,视若关堡雄镇云天,关口为石拱门,内有一木构亭榭和宋代的石砌古堡。古堡大厅悬有民国大总统曹火昆题赠重修古道的邑人王堂选?古堡东面拱门前有6株千年柳杉,相传是宋朝女英雄杨八妹的哨兵,经仙人点化而矗立于此,其枝叶招展,横亘数里,蔚为壮观,即使远在延平城东,也可瞥见其挺拔入云的雄姿。在古堡紧靠筠竹村公路旁,民国时期重修古道的善人王堂选之墓掩映在翠林之中,肃穆简朴,令人肃然起敬。

     三千八百坎顶登上坎顶,可饱览群山秀色。放眼远眺,城区高楼鳞次栉比,烟囱林立,闽江之水如银带环绕,气派雄伟。古人文曰:"晨观日出,延平城郭增绚丽;暮看夕落,百里梯田披彩霞?确是观景的绝妙去处。

踏忆(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