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垒建习水人文历史文化的渊博,提升习水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对经中央领导同意,由中共陕西省委牵头,(习仲勋传)编委会编写,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仲勋传》记载:“习姓历史渊源久远。传说在春秋时有诸侯国(今贵州习水一带),国灭后,即以国名习为姓氏”①。即习家姓氏得于贵州习水。为此,特进行考证。
一、习家姓氏得于贵州习水
“按《水经、江水篇》,东过符县北邪东南,鰼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鰼部水,即今仁怀赤水。详《水道考》然则仁怀为古鰼部地。汉之称鰼部者,或秦前有鰼国欤?今仁怀出一种鱼,土人皆名 鰼鱼,赤水外无有也。古以此鱼名国,盖与鱼鄨同类。古无推考及此者,故不敢质云”②。就是说《水经、江水篇》记载:江水(长江)东过符县(今四川合江)北邪(斜)。东南鰼部水,从符关(即符县)东北注入长江。鰼部水,即今仁怀至赤水的河里(今赤水河)生长出一种鱼,赤水外无有。当地人定名鰼鱼,古以此鱼命国,今仁怀至赤水为古鰼部地,秦前(指春秋战国时期)有鰼国。“经考古学家考证,在仁怀至赤水中途的土城,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千年前)的石斧,石网坠等证明,早在夏代县内已有人类居住”③。传说在土城邻近的唐朝坝建过皇城,定名鰼国。这充分说明春秋时期的诸候国鰼国,主要在土城地带。即今天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
“战国时,楚威王遣将庄 略巴黔中以西地,以兵威定,属楚。时遵义地盖楚属”④。当时鰼国归属楚国。
“《史记•西南夷传》: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桥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桥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变服人其俗以长之”⑤。进一步说明鰼国是被始楚威王征服和统领后,被秦击楚而统以久之。
春秋时期,天下诸候割据,争王称霸,长江上游的楚国征服和统领了鰼国,鰼国而随之灭亡,鰼国的公族,而取“鰼”的半边“習”为姓氏。其寓意一是深表对鰼国的怀念,二是预示着习氏家族要变革、要发展、要腾飞。
二、习氏家族由鰼国(今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随着长江流域迁栖到襄阳、今湖北襄樊东汉(公元25-220)建武年前,习氏家族以长江流域为迁栖之道,从长江上游(今贵州习水)地区逐渐迁栖到长江的中下游聚居于襄阳郡,(今湖北襄樊)。
2009年5月13日,我们从习水出发,沿着习氏家族的分支,迁栖地带进行考证。5月14日,由重庆乘火车,15日凌晨4点到达襄樊。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襄樊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历史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樊这片大地上,三国源头,魅力襄樊。当日上午我们到了襄樊市志办,查阅了首本襄阳志,(见53页:“附姓氏,本县地当南北孔道,历为军事要陕,商业重镇,人口流动较他邑为甚,姓氏渊源,殊难考证,现有384姓,分笔画排列,习姓属于三画的第三位”)。 晋书记载:“习族诸氏,乃为荆土豪族”。我们还查阅襄樊的《襄阳市志》、《襄阳县志》、《襄樊历代名人》、《襄阳人物志》《襄樊山水史实文化研究》。这些史书集中突出反映了习姓郡望,出自襄樊习家池。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约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26~56年)。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长60步,宽40步的土堤,引水养鱼。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池边旧有凤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故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唐代孟浩然曾感叹:“汉昔襄阳雄盛时,山公池”。就是说习氏家族在鰼国(贵州习水)得姓后,习姓人聚居于襄阳郡,“且名人辈出,多慷慨忠烈之士,晋代襄阳侯习郁和著有《汉普春秋》五十四卷的东普史学司凿齿,便是习姓氏族的著名人物”⑥。东汉末三国晋时期襄阳习氏人物名人有:习融、习郁、习询、习竺、习承业、习蔼、习珍、习温、习宇、习桢、习忠、习隆、习凿齿、习辟疆等人。我们还参观了习家池,据说去年习近平来过此地,现在已报国务院正在恢复和建设习家池。
三、习氏家族从湖北襄樊迁栖到江西临江府
“随着时代的变迁,襄阳习族倨住地亦多有迁移。江西省临江府新淦县(今新干县)华成门村之习姓,即此习氏家族的后裔”⑦。华城门村,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唐头村习家村小组,位于新干县城城南。(现存有华城门牌楼遗址)。华城门(习家)村始祖公习文德,自公元1133年始定居华城门(习家)村。据习氏族谱记载:“习文德善福幼子、业儒、居湖州。博好诗歌咏不辍、世称诗士、游淦城路见其山水秀丽,旋里后于皇庆 丑、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遂卜居于唐头、为华城门村一世祖焉、宋崇宁甲(壬)年(公元1114年)生,淳熙已末(1175年)殁。聚郭氏“。习氏家族在此定居已有数百年,目前华城门习家村有30户150余人。华城门(习家)村先辈们为子孙后代造福,开垦耕地500余亩,建造华城辩明牌楼、人丁兴旺之时、居里面积0.5平方公里、人口达千余人,由于社会变迁,习氏族人有的迁往本县丘田、罗陂等地,有的迁往河南邓州、河北、湖南、湖北丹江口市、江苏吴门等地,均系习氏文德公的后代。《塘头华城门习氏祖谱》云:“习氏六世舜翁生育二子,长名南池,次名天池。南池生于元朝元贞丙年(公元1296年)有纹杰、纹伟二子,一直在新干县世居繁衍。现唐头村习家村等县内习姓村庄均其后世族人。天池则有四子,依次名为:思新、思淦、思乡、思敬。明初时,中原一带因战争,人稀地荒,明政府将江西部分百姓迁往中原。四子思敬迁到河南邓州(民国改为邓县)十林镇习营村。”
时任中央领导的习仲勋及其夫人齐心于1985年11月、2003年4月,现任中央领导的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于2002年、2004年1月、2004年8月、2006年3月、2007年3月分别接见、慰问了故乡的人、或亲临视察新干县指导工作。新干县领导群众深感祖籍情缘,故称习仲勋祖籍地在江西省临江府新淦县华城门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