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河与三星河蟹的关系

家乡区县: 江苏省海门市

  三星河,系当年人们期望三星高照而取其名,位于原海门市万年镇中圩等村地段,西侧部分地段属余东镇,南北全长约13华里,东西宽约八九米,延伸港汊支流数条,迂回曲折,依稀可见这里涨沙成陆时的湿地风貌痕迹。此三星河出名源自于三星河蟹,而现海门工业园区的三星河仅与万年三星河重名而已,两者东西相距30余公里,并无关联,但时有混淆,故三星河蟹在商标注册中已使用三兴河蟹之名,以示区别。

  据海门县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通州状元胡长龄回籍选购三星河蟹进贡朝廷,从此三星河蟹蜚声京城,誉满全国。而三星河蟹真正声名大振,则与张謇有关。据袁蕴豪先生所著的《潮流——张謇在海门》一书中介绍,1895年前后,张謇为办通海团练,常去吕四规划沿海防倭事宜。某年深秋的一天上午,张謇坐独轮车从常乐往东出发,经凤凰桥,路过时称下三和镇、后为万年镇政府所在地的三星河边,见车夫已推车近三十华里,便在一网簖草棚处歇脚,见一老汉正在簖中取蟹,都是四五两重的乌秋蟹,黄毛金爪白底肚,只只撑起八足,壮实可爱。攀谈之中,老汉揭开泥灶锅盖,拿起几只己经蒸熟红透的大蟹请张謇品尝,张謇不便推却,便品尝起来,不觉十分惊奇,吃蟹无数,唯独此蟹妙不可言。请教老汉,方知此蟹唯有在此河生长,才会风味独特,形成一绝。原来,这条三星河奇就奇在河底河床都是保水保肥的犟黄泥夹着铁板沙,犹如千层饼一般层层积淀而形成,使河沿不塌,河水清彻见底。蟹苗出生在内河与江海闸口。这里历史上是江海咸淡之水交汇处,是河蟹最理想的繁殖与生养之地,由于河床无污泥,水质咸淡相宜,蟹苗品种纯,所以三星河蟹金爪黄毛,底肚白,肉质丰满鲜美。随后,张謇在赴京拜访恩师翁同龢时带去了家乡特产三星河蟹,作为帝师的翁同龢见三星河蟹膏如白玉,蟹黄似红玛瑙,品尝后顿觉鲜而不腥,肥而不腻,便转送若干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品尝,甚被称奇。几年后,三星河蟹又送江宁南洋劝业会展馆参展,并获得好评。从此,好蟹出在三星河一说很快传遍全国。

  历经沧桑,三星河蟹几百年盛名不衰。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海门大小沟河中仍有许多野生河蟹,虽都属中华绒螯蟹品种,但三星河蟹依然以其特有的生长环境而独树一帜。许多人都把食用到三星河蟹引以为豪。但随后,由于消费量的快速攀升,养蟹业随之掀起,但蟹苗的人工繁殖良莠不分,使纯正的中华绒螯蟹濒临灭绝的危险,加上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华绒螯蟹资源有所萎缩。三星河蟹也受到了重创,由于种蟹滥捕,河道阻塞,网簖围拦,蟹苗迴游不畅,使三星河蟹产量骤减。这几年,三星河蟹虽未灭绝,但产量和上市量都较少,人们只闻其名,难见其影,吃上正宗的三星河蟹几成奢望。就连我们国家,本世纪初为了寻找纯正的中华绒螯蟹,不得不用外汇去荷兰某海港口买回中华绒种蟹。原耒,上世纪70年代,上海港远洋货轮在黄浦江里抽水用作压舱水,其中恰有蟹苗在压舱水中,所以它远涉重洋,在异国他乡繁养生息,而荷兰等国人士极少食蟹,使中华绒螯蟹在当地近海大量繁殖,几乎泛滥,却为中国留下了纯正且珍贵的中华绒种蟹。随后这几年,纯正的中华绒螯蟹苗开始在上海繁殖并获成功,已陆续在长江水域大批量放养。

  为了不使三星河蟹就此失传,当地政府和群众正在不懈努力,但任重道远,一是三星河由于地属两个乡镇,使河道保洁及整治等出现了一定难度。二是如何解决放养管理和滥捕偷捕问题,给三星河蟹提供正常生长条件,更是难题。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三星河,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期盼。目前,地处三星河主要地段的悦来镇中圩村,已经成立了三星河蟹专业生产合作社,并注册了专门商标,养殖大户不断增多,三星河蟹进入寻常百姓家已非难事。可以相信,这条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自然河会水更清,河道更畅,三星河蟹必将不负盛名。也相信当地一定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这弥足珍贵的自然遗产,让三星河更欢快地奔流不息。

成长孤单(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