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含义十分复杂。它是“祭神以致福”,“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但狭义来解,礼可作为礼貌、礼节、礼义的通称,指人际的、社会的、乃至国际间的交往过程中,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而“礼仪”则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它本身就有内在的“礼”和外在的“仪”两个方面的含义。礼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现象。只有礼和仪完美结合,才是完整的礼仪。二曲礼仪,则是二曲思想和群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二曲学说及其礼仪的灵源,发自孔子,宗于孟子,立足陆(九渊)、王(守仁),兼融程(颢)、朱(熹),继承关学(张载)“以礼为教”的传统,讲求“经世致用”,同时又不无佛学和道家思想因素,博采众长。他主张“穷理致知”以明体、“实修实证”以求适用,即所谓的“明体适用”。并强调研究“礼乐”,以“礼”作为君子行为的准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