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特产篇

家乡区县: 湖北省新洲区

 南北二荡八眼藕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村的特产。南北二荡八眼藕,生食脆嫩香甜,炖汤有温补功效。南北二荡八眼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南北二荡八眼藕是烧菜味道很美,特别是用米汤来烧藕,更能体现出这种藕的香味。此藕雪白,生食脆嫩香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可拦凉菜;炒食既脆又鲜,胜似春笋。晚期才藕呈淡赭色,表皮布满斑点,用猪肉或猪排炖汤,有补血造血和温补之功效。
南北二荡八眼藕
城楼寨茶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城楼寨的特产。城楼寨茶产于新洲区旧街城楼寨,外形扁平直,色泽黄绿,富含有机质,滋味高爽醇厚,有“久泡不变红,久放不变质”之说。城楼寨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城楼寨茶的由来

城楼寨位于旧街街东南面,海拔345米,为全镇之最高点。此地有群山,有水库,有河流,山水相伴,此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这里有太平天国时期修建的石寨如城楼一般,品茶人士就将此茶冠名为城楼寨茶。走进城楼寨,满眼郁郁葱葱的茶树,夹杂在林荫深处,万绿丛中,茶里有林,林中有茶,晴天生紫烟,下雨雾漫漫,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根深叶茂,常年碧透,萌1次多,加上茶园重施有机肥,使芽叶更为肥嫩,茁壮。内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十分丰富。以其特有的芬芳,于93年湖北省地方名优茶荣获评选一等奖。

城楼寨毫尖

城楼寨毫尖条索紧秀圆直,茸毛披露,色泽嫩绿,滋昧醇厚,饮后止渴生津,齿颊留香,润喉回甘,清心陶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诗人赵朴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年偈,不如吃茶去。”与城楼寨毗邻的道观河风景区内有座恢复重建的报恩禅寺,万千游客正好可从这里到城楼寨“吃茶去”。
旧街茶叶“一金三银”

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代表武汉茶叶参展的新洲区旧街茶叶展团斩获“一金三银”。其中,新洲区旧街出产的城楼寨碧峰获得中国名茶金奖,杨山玉翠、旧街白茶、姚河白茶获银奖。

上海茶博会是中国三大茶展之一,本届共有8个国家的586个茶叶品牌、1100多种产品参展。经中国茶叶协会的专家品评,最终评定金、银奖茶叶177个。

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3年7月1日,武汉市工商局获悉,新洲“城楼寨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武汉市第1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新洲区继涨渡湖黄颡鱼、张店鱼面后的第三件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城楼寨茶产于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色泽黄绿,富含有机质,滋味高爽醇厚,有“久泡不变红,久放不变质”之说。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城楼寨茶叶协会
10479862
茶叶
城楼寨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张店鱼面,制作工艺精巧,可用于煨汤、炒食,鲜香爽口,风味独特,称得上是荤素兼备的美味佳肴,广为人喜。近年来,李集街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农业要“做特色文章,出规模效应”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资源,做大做强做响张店鱼面品牌,注重发展鱼面加工产业,促进了李集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
2007年,李集街依托武汉市新洲张店鱼面公司,成立了武汉市新民鱼面加工专业合作社,将全区鱼面加工业主紧密团结在一起,加强业主之间的联系、沟通、合作,实现了新洲鱼面加工业的强强联强。带动了李集及周边水面养殖3万余亩,同时带动了种植、运销等行业的发展,年转移劳动力900余人,加工鱼面150万公斤,实现总产值3000余万元。
张店鱼面,是菜中精品,在销售上实现了农超对接,畅销全国各地。2007年获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被评为武汉市著名商标,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武汉新民鱼面加工专业合作社,2007年被武汉市委办公厅授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同年被武汉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汪集本是武汉市新洲区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但从这里出来的鸡汤,使得“汪集”在江城闻名遐迩。汪集鸡汤以味鲜美、肉细嫩、香醇厚著称。汪集汤食协会有关人士称,汪集鸡汤的味道之所以特别,因为用的是汪集鸡、汪集水。汪集鸡是当地的土鸡;汪集水取自18米深井,带有天然的甜味。
汪集鸡汤的做法:选用黄孝地区的黄色0鸡,采用传统工艺及精细原料制作而成,具有入脾益气,健身益力,滋补养身之功效。
熟制方法:煨。
汪集汤是由汪集井水和汪集土鸡,经独特工艺煨制而成的一种传统美食。汪集井水清澈甘甜,汪集土鸡肉嫩汤鲜,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科学的配方佐料,煨出风味独特、汤鲜味美的“汪集汤” 被誉为“楚天第一汤”。
现在,“汪集汤”已经拥有鸡汤、鸭汤、鸽汤、鱼头汤、蹄花汤等20多个品种系列,汤食业个体户达57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汪集汤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广阔的市场,迈出省界,闯入超市,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一条以汤食特色为龙头,带动饲养业、孵化业、加工业、营销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和延伸,汤食业已发展成为汪集强街富民的三大支柱产业(汤食业、土建建筑业、水产业)之一。

 1997年,新洲人开始利用稻草、谷壳、棉籽壳、塘泥等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大力发展双孢蘑菇产业,历经十余年,现种植面积达640万平方米,鲜菇年产5.2万吨,年产值6亿元,参与农户9000户,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双孢蘑菇、白灵菇、香菇等多品种竞相发展,形成产、供、销、贸一体的产业链,蘑菇产业成为新洲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新洲蘑菇远销八方,出口欧美,新洲摘取了“全国双孢蘑菇之乡”、“全国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区”等众多桂冠。“徐古蘑菇”、“徐古”酱油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徐古蘑菇”系列7个品种被国家绿色食品管理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洋聪聪style(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