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生命的芬芳

家乡区县: 安徽省无为县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走在公园里,偶然间在路边看到脆嫩的艾草,突然回想起故乡无为过端午节的景象,想到现在的端午时节,似乎少了一点什么。人们对植艾没了那么热忱了。很难再看到家家户户门前植艾的那种气派了,虽有,也只是偶然见到。没想到还能在远在他乡的城市看到。

端午植艾、插艾枝就是一种强烈的印记。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积淀了丰厚的端午文化,一代一代传承着,生生不息。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洋派的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标志性表达方式。正是这些带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才成就其为各具特色的节日。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植艾,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性急的人家,甚至七、八天前就从园子边或荒野地里挖来艾株,再在沟渠边上拨来几根菖蒲。把这两种具独特芳香的植物混合交叉在一起,植于一个盆里,放在大门前。植了艾的人家,仿佛在左邻右舍宣布:是我们给大家告知一个重大节日的来临。我们会劳动,会过上好日子,我们更会享受、引领生活。

于是,我们便会陆陆续续看到各家各户门前次第树起了艾株。于是,在茵蕴着初夏的气息中,在洁白的栀子馥郁的芳香中,在各色端午堇热烈的开放中,小孩子们自过年以后便盼望的端午真正地来到了。为了防止艾株散开,还得用红绳或红布条打中扎一下。爱美的邻家小妹妹还用红纸糊些小小的粽子挂在叶子上。这样,红绿相衬着。煞是好看着呢。可现在,我们端午从村庄人家门前走,看到的只是那么随便植几株而已,已然看不到这种情趣了。

到了正午,在端午的正餐前,在默默的愿想里,在鞭炮声中,人们开始割艾。抽出几根插在门楣上,意在驱邪。再把多余的捆起来,放在阴凉处风干,以备后用。记得大多是家有产妇,用艾水熏洗,作用良多,当然对于驱疹杀菌等也是很用用处的,我小时候也洗过多次。也有的人家,用风干的艾枝当庭人燃烟,产生芬芳气味,这种气味对人畜无害,且能起到消毒杀菌、除害防病的目的。遗憾的是我们到乡下走走,很少见到这些做法了。

艾,可称得上是中医之草。艾的药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唐朝孙思邈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穴,活到100多岁。日本一位194岁高寿老人也曾向天皇传授秘诀:每月初以艾灸足三里穴,定会保证健康。足见孙思邈使用艾的方法流传之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艾的应用也有了新的发现与进展。用艾的浸制液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艾制剂内服外用,可使痔疮迅速止痛消肿;而用它医治慢性肝炎,有效率很高;用艾的气雾剂治哮喘效果也十分理想。此外,艾还能防扁桃腺炎和治疗刀伤。用艾治疗乳腺小叶增生。艾还可防止肿瘤病人因化疗引起的血尿。

如今大多数年青人都不知道端午插艾什么原因,只是觉得这是一种过节习惯;其实,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家家门口两旁放置艾叶,主要是为了辟邪驱灾,期盼吉祥丰收。无论从传统意义上还是实用价值上来说,保护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应当敬重艾!把传统节日中那些传统的做法传承下去。“海内艾安,府库充实。”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父亲就提前到田间地头割艾叶,割完挑回家后,用稻草扎成一把一把的,等到节前一天,不到天未亮就起床,用板车拉着这些艾叶到襄安街上卖,用卖艾叶的钱买点猪肉、绿豆糕等节日物品。

艾叶的香,是农人的芬芳,是游子的牵挂,是大地的丰收,是心灵之香,是生命之香。

(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