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人痴迷"四块瓦"40年入选中华曲艺文化遗产

家乡区县: 正阳县

“四块瓦敲打响连天,俺把计生来宣传……”4月15日,正阳县油坊店乡陈寨村民间艺人陈天义,用上百句的“顺口溜”给民兵群众表演“四块瓦说唱快板书”。

60岁的陈天义,是“四块瓦”在豫南地区的独有传承人,他40多年痴迷“四块瓦”,运用双手分别持四块瓦片或铜链敲击和竹板伴奏的吟唱形式,义务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和新农村好人好事。他是豫南地区“四块瓦”说唱艺术的守望者,用“四块瓦”敲响了自己的“曲艺人生”。

“四块瓦”最早流行于唐代,盛行于清末民初,是人们在劳作间隙,为欢娱就地捡起四块瓦片进行敲击说唱的艺术,后来演变成艺人用双手分别持铜链和竹板伴奏的吟唱形式,主要在河南、安徽一代流传。因其唱词朗朗上口,曲调婉转,说唱酣畅淋漓,表演惟妙惟肖,深受群众欢迎。

3岁没爹,5岁没娘,从小跟着叔父长大的陈天义,为了糊口,15岁就到沈丘追随干爹学习说唱艺术。18岁那年,陈天义背着战鼓高兴返乡,准备好挣钱回报自己的叔父。

然而,陈姓家族不容背战鼓说唱的家规,使他这一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陈天义又转投本乡雷岗村的陈立功师傅求艺,一边四处演唱,一边潜心研学“四块瓦”说唱艺术。

老人说,手不知磨破了多少回,眼泪不知掉了��箩筐,方能过关上场表演,陈天义与“四块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唱一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没有电,电视和电影还没有覆盖,而具备浓郁地方特色的豫南“四块瓦”快板说唱大鼓曲艺很受农民的喜爱。

那个时候,陈天义挥起四块瓦片,架起大鼓,只要乡亲们围了堆,夏天乘凉或是春天村庄饭场上,他就哼起“四块瓦”小曲艺,其代表作《海瑞传》曾经迷倒了许多听众,有时一场听众就达2000多人。

他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十里八乡的乡亲都亲切称他“陈块瓦”。

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陈天义编唱了《新事新办好姻缘》、《厚养薄葬人称颂》和《勤俭节约闹革命》三大类10多个“生活快板”;针对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他编唱了《公平交易活市场》、《小河有水大河满》等五大类20多个“经济快板”。

“四块瓦”快板书自编自演,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既能针砭时弊,又对一些现象褒扬有加,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称赞。经乡政府推荐,陈天义被选进正阳县文化馆民间文艺宣传队,走遍全县乡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如今陈天义传承的“四块瓦”演唱艺术作为民间曲艺列入了市、县中华曲艺文化遗产重点发掘。

互粉哦 http://wm23.cn/daike

送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01855799.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daikekeyou

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daikekeyou

                                        粉者必回 互帮互助

隔壁家姑娘(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