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东河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36.9亿元,是2007年的2.6倍,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预计调整优化为1.5:40.5:58。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8.8%,可用财力达到8.4亿元,较2007年纯增4.3亿元。[5]
第一产业
2012年产蔬菜达30万吨,成为包头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以华鹿、祥利丰万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东河区蔬菜保护地面积达2.8万亩,果树、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万亩,特色种养基地达60个;年供种苗3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成为包头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种苗培育基地。
东河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达到32个,佳园、沙尔沁、南海黄河金翅等绿色品牌农产品畅销区内外;鹿王羊绒、金骆驼酒业等15家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增加值3.3亿元。农业基础更加扎实。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整理土地面积3.3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累计发放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惠农支农资金1.5亿元。[5]
第二产业
东河区五年开工建设重点工业项目62个,完成投资350亿元。投资90亿元的包铝2×33万千瓦自备电厂、30万吨电解铝综合技改、2万吨精铝和30万吨碳素等项东河区工业园
目开工建设,东方希望30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已完成前期审批正在扎实推进,带动铝产业加速向煤电铝一体及氧化铝配套方向转变发展;引进实施铝轮毂、铝型材、化成箔、铝合金铸件等产业延伸与配套项目,具备了铝轮毂250万只、铝型材10万吨、化成箔2200万平方米、铝合金汽车配件75万件、电解铝4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煤电铝及铝深加工产业基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德国南方化工、锐博镍钴新材料、鑫环机械、晟丰高速列车提速弹簧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铁山桥与呼铁局铁路轨道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进展顺利。
东河区吸引矿山机械等14户“城中企”入园转型发展;推动资源型产业改造升级,包钢整合杨圪塄矿业优质焦煤综合改造项目已获得自治区批准;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贷款贴息和争取扶持资金超亿元。铝业园区实现规划扩容。园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至70平方公里,新扩总规正在上报自治区政府审批。2012年,入园企业达128家,已建成投产85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0亿元,成为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东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1家,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9亿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长15.8%。[5]
第三产业
东河区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预计达到57%。成立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区,公积板、东兴、古城湾、国际陆港四大物流基地带动东河区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华通、铁鑫、伊东、公铁等物流企业稳步壮大,天蒙石油建成投入运营,中石油30万立方米管道油库、华资40万吨国家储备糖库等项目有序推进,引进华电、中铝国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央企业投资百亿元建设环保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园区已入驻企业398户,累计实现税收17亿元,成为东河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维多利、新天地、蓝泽汇金、华冠四大商业广场顺利实施,巴彦塔拉大街黄金产业带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欣龙商贸城、红星·美凯龙、乔家金街、鹏成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一批大型商贸专业市场建成投入运营,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全聚德、包百大楼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经营,商业业态和经营档次大幅提升。
南海湿地风景区晋升国家“AAAA”级景区,实施了中国黄河湿地博物馆、金骆驼酒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电力科技博物馆、保利体育休闲公园、东坝湿地度假村等项目,打造了西口文化节、老包头风情旅游节、南海湿地风情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旅游接待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荣获“中国最具文化魅力旅游名区”称号。2012年,东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97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