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作为运河古都,因运河而兴盛,不仅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繁荣,而且也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成为聊城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和玉皋。”被人们誉为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东昌府城东关运河西岸,是我国为数极少的金属佛塔,也是聊城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更是东昌府和古运河兴衰的铁证。
聊城无处不与水有关。第一座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就建在聊城运河河畔。而走进聊城,人们会发现,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运河文化立体博物馆。
大运河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就有9座,北京、聊城、扬州、苏州、杭州等都名列其中。那么,聊城何以独占鳌头,被称为“运河古都”呢?
聊城是受运河文化影响比较早的地区。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永济渠,就流经现在的聊城西部,对于隋之后的唐、宋、金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元代对古运河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改造,特别是开凿了纵贯聊城腹地的会通河。会通河自阳谷县张秋镇入境,经过聊城、临清入漳卫河,在聊城境内全长达97.5公里。
此外,源自运河的世代相承、不断演变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也是聊城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运河古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