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怀念小时候在老字号店里吃到的美味,城中心的各类餐饮店越来越多,但心里还是对老字号的美食忘不了,不过这两年一些无锡老字号店看不到了,不知都去哪了?”近日,网友“幽香奶茶”在网上发帖感慨。记者昨天从崇安区有关部门获悉,作为拥有老字号最多的板块,到目前为止,崇安区已有20多家老字号销声匿迹,还有一些老字号被外地企业抢注。与网友“幽香奶茶”感受相同,一些老字号的消失让不少市民感到遗憾,如何拯救无锡的老字号,成了不少市民关注的话题。
20多家老字号有的消失有的被抢注
不少无锡人对本地老字号有特殊的感情,令人遗憾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原因,部分老字号老品牌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何为老字号?记者采访了多名市民。他们对老字号的理解一是要“老”,二是要“有特色”。住在曹张新村的陆锡坤年近80岁,说起无锡的老字号,想到了聚丰园的奶油鲫鱼、活炝虾以及腐乳肉等,这些菜很有特色,现在这家老字号原本在胜利门的门店也搬走了,想吃也不知道去哪找,真感到很遗憾。对于上了年纪的无锡人来说,丰收糕团、醉月楼菜馆、伊斯兰面店等老字号曾经耳熟能详,如今却已难觅踪迹。
昨天,崇安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众多老字号的消失,让人感到格外可惜。因为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老字号品牌是一个老字号企业的“金字招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但一些老字号企业往往没有从知识产权角度重视这块“金字招牌”,导致品牌被别人抢先注册。如“功德林”被上海企业抢注,“三万昌”被苏州企业抢注的例子,值得无锡企业吸取教训。
老字号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少
网点流失严重、体制转换难、人才流失是我市不少“老字号”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字号多位于商业黄金地段,因城市改造往往遭遇拆迁之“痛”,被迫隐退偏僻地段,有的甚至“拆”而不“迁”,导致停业。奉行“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让一些老字号墨守成规,尤其是在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方面缺乏创新,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者摒弃。
谈起一些老字号淡出“江湖”的原因,崇安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外部原因外,最根本的还要从企业内部找原因。如不少老字号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这些老字号大多为手工操作,靠的是独特的工艺和口味,更多的强调“继承传统”和保持“传统特色”,尤其是在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方面缺乏创新,缺乏主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这导致一些老字号服务水平下降,甚至受到消费者投诉,这样的现象值得反思。
价值在“老”,活力在“新”
消费者有喜新厌旧的特点,老字号只有跟着时代走,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跟上消费者的口味。以前“穆桂英”主做汤圆、玉兰饼等糕点,但随着市场形势变化推出了粽子和月饼,目前已经举办了十六届粽子美食节。该企业不仅牵头参与了粽子、中式米制品点心国家标准的制定,设立了中央厨房,减少成本,还从整个运营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从而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三凤桥总经理卫春晖认为,保持传统风味只是老字号经营的基础,要想壮大还须创新。以餐饮企业中的老字号为例,推新品是必须的,但更应站在产业链的高端来创新。
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俞凌燕分析,老字号的价值在“老”,活力在“新”,要在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下功夫。政府部门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字号发展,鼓励老字号企业引入现代管理及营销技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产品和服务上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先进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长久保持活力。
关于·About
能力秀主页地址:http://www.wm23.cn/yxsynocol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5854903.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789435964
新浪主页:http://weibo.com/synocol/home?topnav=1&wvr=6
能力秀互粉学习交流Q群:22407049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