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镇,最洋气。。。。。。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宿豫区

      来龙镇位于宿豫区东北部与沭阳县的悦来镇接壤,全镇75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9个村。关于来龙镇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朝中期,这里还是方圆五六十里的湖泊。清康熙《宿迁县志》载:“明代嘉靖庚申岁有白鹿游于郊”,故得名“白鹿湖”。白鹿湖盛产鱼虾,湖边垂柳依依,有许多渔舟往来其上,景色十分优美。“白鹿渔歌”被明代旧志列为“宿迁八景”之一。明末诗人吴隐赋赞美白鹿湖,诗曰:

湖名白鹿有渔家,茅屋槿篱傍水涯。

日暮荡舟人半醉,轻舟欸乃(ǎi nǎi)出蒹葭。

何九州也有诗赞道:

南风吹白鹿,湖水绿如海。

闻有打渔人,月明歌欸乃(ǎi nǎi)。

     清代中叶,由于开挖六塘河和砂礓河,白鹿湖、湖水渲泄,逐渐干涸淤成陆地。此后,陆续有人来此开荒定居。一年后,一个和尚到此,自言马陵山有龙蛇之势,由山东沿山岭南来,至山尽处而止,遂结茅于此。常向人宣扬:“此地如建庙,可福佑一方。”于是,布施者众多,果成庙貌,命名为来龙庵,盖取千里来龙结穴于此之意。不几年,此庙扩建成较大庙宇,前来进香的人也日渐增多。主持燃灯和尚圆寂时,仍闭目端坐。众徒殓以陶龛,厝于深房。越冬安葬时,发现其尸体竟未腐烂。一徒又说师父托梦成佛,于是众徒就建东殿供奉燃灯尸体,称为“干木老祖”。这之后,前来进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来龙庵名气更大。渐渐地,这块地方就用庙名来称呼,只是省掉了一个“庵”字,始称“来龙”。

      清末时期,来龙属宿迁北仁乡。民国时期,先属宿迁邵店市,后分别是六区和八区的来龙乡。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府撤乡建为来龙区,建国后仍称来龙区,直至1958年,改称为来龙公社(侍岭、保安划出),1983年,复称来龙乡。1987年3月,来龙撤乡建镇,故而来龙镇。

夕颜&如梦(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