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
“三月三”
节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称
“窝埠坡”
或
“窝坡”
,
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
也叫“歌仙会”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
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
插上一枝枝枫树叶,
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
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
男
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
赶歌圩,
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
挂在小
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关于壮族三月初三的由来有好
几个历史故事:
其中一个的是
“
赛歌择婿
”
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
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
十分美丽,
又很会唱山歌,
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
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
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
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
以剑为歌,反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
大难不死,
被阿牛一家就起,
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
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
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歌结成连理的故事。
再一个是相传,
很久以前,
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
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
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
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土皇帝因一
次韦达桂给壮乡人民禀告要免皇粮而憎恨韦达桂,于是千方百计要陷害韦达桂。
一计是叫韦达桂按要求完成一座阁楼,
但达桂完成了要求。
一计不行,
又生二计,
叫达桂在清明节时要一个像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
达桂也完成
了命令。土皇帝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让达桂在二十天内弄
490
个公鸡蛋,因
“
男
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
”
这话,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壮家百姓闻讯
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
皇兵上山搜索,
重重包围,
只见山林里有
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
后,
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
大家含着眼泪
把他埋葬了。
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
泪水洒在坟上,
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
嫩绿的小枫树,
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
为了纪念达桂,
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
庙宇,名曰:
“
达桂堂
”
。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
的方法战胜了皇帝,
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
所以,
到了三月初三这一
天,
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
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
正当人们陷
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
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
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
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
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
村村
寨寨都搭起大棚,
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
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
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
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yuzhenwei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