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朝风景区,是由红叶峡谷、石朝天坑、高峰石城堡等连线组合的地质公园。
因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人们习惯称石朝为“小西藏”;因为天坑群天门现世,形状独特,人们又称石朝为“天门之乡”。
石朝位于务川东南部,与县内都濡、丰乐、大坪、红丝相邻,和德江县沙溪、长丰、泉口接壤,辖五个行政村,132平方公里,13500人。集镇所在地距务川县城42公里,离德江县城38公里,交通便利,出境畅通。
大自然对石朝情有独钟,赐予了多彩多姿的奇观美景。蓝天、白云,宽阔的草原、广袤的土地,富饶的矿藏、秀丽的景色,汇集成石朝迷人的画卷。
有山之雄伟,峰之险峻,谷之深幽,石之奇异,木之清华。尤其是石朝天坑群、高峰石林、京竹石笋道和大溪银杏树等四大景点,各自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石朝天坑群
这是石朝乡最神奇的一个景点,可以说它的特异性在中国现有天坑或天坑群中并不多见。景区距石朝集镇700米,距石朝主干公路100米。景区有三个相邻且深达100余米的天坑,形成规模壮观的天坑群。
从山顶向下俯瞰,三个天坑一脉相连,紧密相依,浑然一体,显得不可分割。但三个天坑又各具形态,显露出独特的个性。
一号天坑呈动态状,恰似一张正在呼叫的嘴,象是在对人们诉说:这个天坑群沉寂千万年了,要何日才被世间所熟知呀?
二号天坑半是张扬半是恬静,敞开着宏伟的天门洞,以十分大度的姿态召示:进来吧,走过这道门,后面的风光好着呢!
三号天坑正对蓝天,四壁悬崖洞壑,望之森然;坑底露出两个巨大的洞坑,似一双深遂的眼睛凝视长空,千万年过去了,也不知它看出了什么?
如果说天坑是袖珍而精致的,那么天门洞足够彰显出它的大气了。张家界的天门洞随着飞机穿洞的表演已经名传天下,石朝天坑群的天门洞还沉寂在这大山深处,不为外人所知。
天门洞贯穿了二号、三号天坑,也不知是什么力量,在这一薄薄的悬岩上活生生地凿穿了这道高达几十米的大门。当地群众传言:沉香寻母,路经此地,被悬崖挡住,乃用开山大斧劈之成门,穿行而去。后来捉拿沉香的天兵天将多次从天门洞进进出出。现在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公鸡叫,天门开,天兵天将走出来。
传说是虚妄的,天门洞却实实在在矗立在这里。门洞的左壁上有一块凸出的薄壁,恰似一块浮雕,像一幅战争的画卷,正指引战士向前冲锋,充满了力量。天门洞上端是一道薄薄的天然石桥,下端是两个巨大的洞坑,两个洞坑贯穿后使天门洞的下部又形成一道石桥。天门洞上下都是天然石桥,呈现出桥下有桥,洞下有洞的奇观美景。
蓝天、白云,青山、悬崖,天门、天桥,天窗、洞穴,紧紧交织在一起,汇集在一处,世间又有多少这样动人心魄、引人遐思的景致呢?
一号天坑的底部有一个十分阔大的洞口,洞深2000余米,洞内十分宽阔,天坪高悬,奇石遍布,流水清澈,钟乳满目。
进洞后有一片阔朗的地方,称为一号大厅,南边有一座巨大的石佛,因此大厅又名大雄宝殿。大佛乃释迦牟尼的半身像,高达20余米,苍桑古态,宝像端严,栩栩如生,浑然天成。
从一号大厅翻过一小丘,进入一片更开阔的地方,名为二号大厅。厅内顶部为穹窿形,四壁为规则的方形,显现出天圆地方状。洞厅高阔上百米,石壁光洁,气势恢宏,慰为壮观。天坪上有高高悬挂着五个形态各一的大型天窗,在地上看,则为二号、三号天坑的地窗。晴天,阳光透窗朗照,光线迷离,使人如临仙境;阴雨天,则雾气迷漫,或聚成团块,或形成带状,在洞厅上空游动,缈缈绰绰,另有一番风韵。有时阳光和水雾交相映叠,错落有致,变化莫测,可谓叹为观止了。
二号大厅的左前方,有一个门洞,往里走进去,再也没有天窗和阳光,必须借助电筒、火把等光照通行。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地质运动,造就了洞内堆积如山的石块和宽阔的洞内空间。千万年过去了,无数的石块还在静静的躺着。滴水却不闲着,凝结了遍地的石花和钟乳,拟人状物,如花似草,各显姿态。由于洞上方的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硫铁矿,洞内的钟乳受矿物质的浸润,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令人目不暇接。
天坑群奇观,真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