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弥陀寺--轻轻地

家乡区县: 湖北省枝江市

湖北省枝江弥陀寺俗称江口弥陀寺,位于枝江市城区东首,在广袤的长江中游平原上,东与荆州接壤;南可俯视长江千帆竞发;西是焦柳铁路和三峡水电站;北能欣赏三峡机场飞机起飞和宜黄高速公路之车流,交通十分便捷。弥陀寺是湖北十大佛教丛林之一,系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大师出家寺院。

据史料记载,弥陀寺始建于唐朝期初,净土宗,寺宇雄伟壮观,有殿堂楼阁百余间,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五百罗汉、歌舞楼是其经典之作,鼎盛时期僧人多达四百余人,香客难以数计,盛极一时。它象镶嵌在长江北岸的一颗璀灿明珠,闪闪发光

相传,一个初秋的早晨,西方有位老僧,云游至江口镇时,见万亩东湖水面上菱藕飘香,鱼鸭竞游,牧童横笛,稻田金黄;回头一瞧,宝积山上祥云缭绕,一群群白鹤在山顶上下翱翔,便近前详视:宝积山三面环湖水,一面临长江,一条独路进出此地,不觉喊了声“宝地呀”!便决定在此修行,自称弥陀。附近哪家有难他必帮之;谁人求他,他必助之,年长月久,口碑甚佳。弥陀圆寂后,人们修了一座寺庙纪念他,就叫它为“弥陀寺”。

唐初弥陀寺古刹因无围墙,隔水相望,寺僧担水、洗菜一览无遗。丽阳轻洒,湖光水色,倒映古寺老林,形成“太极掩映”之景。三门前有一山包,顶洼似盆,潺潺注水,终年不断;皓月之夜,临盆俯视,月养盆中,故名“金盆养月”。三门为圆拱,拱门上嵌有石雕蝙蝠5个,翩翩翱翔,栩栩如生,吉祥如意。名曰“五蝠圆门”。古刹耸于宝积山岗,有花岗石级56步,大有登天之趣。谓之“步步高升。”大殿前丹墀两侧各有一古井,腊梅伴之,井深数十丈,不枯不绝,清澈晶透,可见梅花朵朵漂浮,真容张张欢笑。故称“梅花古井”。大殿前月台石栏,有浮雕青蛙,作呜状,极为逼真,见其状,似闻其声,夏夜和着田间蛙鸣,静听韵趣横生,戏谓“青蛙夜琴”。大殿前百余平方米的丹墀,以大小一样的鹅卵石铺面,色泽各异的卵石成天鹅蛋状,人称“天鹅宝蛋。”大雄宝殿十分宏伟,荷叶卷棚,兽头大脊,拔地六丈,金光竞霞,壮观之极,故称“雄风独立”。该寺方丈本一法师以其旖旎八景吟诗曰:“金盆养月,五蝠圆门;步步高升,梅花古井;雄风独立,青蛙夜琴;天鹅宝蛋、太极掩映。”宋、清时期,香火极盛。后经多次毁、修,终不如盛时的规模与华丽。

民国时期,弥陀寺方丈本一法师开期传戒,打水陆法会,松滋、当阳、宜都、公安、江陵及本市僧尼信徒达6000余人,寺内设宴800余桌,盛况空前。1940年至1945年期间,该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蹂躏,大雄宝殿成了日本军人的马厩兵营和烤打、审讯抗日分子的人间地狱。法相法器毁坏殆尽,佛像经书荡然无存,五百罗汉这一瑰宝也化为乌有。

1949年春,陶君彦县长率僧人前往荆州章华市,礼请昌明大师出任弥陀寺方丈,蝉联两届。昌明率众僧禅劳结合,自食其力,并将多余的粮食献给国家,受到政府表彰。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又带头捐钱,购买飞机、粮食,支持政府抗美援朝的正义事业。

1953年秋,枝江县人民政府将弥陀寺征作粮食仓储之用。1960年6月,新场区粮管所新修粮库后迁出弥陀寺,空寺作拴运粮食的骡马之用。此时枝江第三高级中学因离轧花厂近,机器声十分嘈杂,影响教学,故与新场区粮管所交换,枝江第三高级中学就此迁入弥陀寺至今。1979年秋,枝江第三高级中学将弥陀寺大雄宝殿拆除,修建综合教学楼。至此,除观音堂现为自行车棚外,弥陀寺主要建筑不复存在了。1999年江口镇行政建制撤销,所辖农村并入问安镇,街道居民区并入枝江市城区。

现在,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隆印法师拟引资三至五千万元恢复弥陀寺,昨日的名胜古迹,不久将重现在人们眼前。

dana(2014-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