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气,一种习俗

家乡区县: 渭南市临渭区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凌晨,户户用米、豆、干果、豆腐、肉菜,熬煮成粥,称为“腊八粥”。除自食外,邻舍之间还相互赠送。有的用粥涂于果树,或喂家禽家畜,以期树茂果硕,槽头兴旺。现在,习惯午时煮大米面条,加入肉菜、豆腐、粉条之类,做成“腊八面”食之。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叫“重九”。古时以九代表阳数,也称“重阳”。那时,士大夫往往在此日结伴登高,设宴饮酒,赋诗抒怀,称为“重阳会”。民间则以糖、油、麦面、大枣做糕食之,俗称“重阳糕”。还有为新婚女子馈送重阳糕,表示“步步登高”。现在登高之俗已除,娘家给新嫁女子送重阳糕仍然流行,且将其做成花、草、虫、兽、农具等9种形式,每式成双,连送3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是夜,“一年明月打头圆”,称为元夜。古时“夜”即为“宵”,故又称元宵节。从正月十二日晚开始,小孩普点花灯,群聚街头,争放鞭炮,赛灯观火。十三日至十五日晚谓之“灯节”,家家门前悬挂五色彩灯。有的村镇要“社火”、走“芯子”、踩“高跷”;有的跑“竹马”、行“旱船”、耍“狮子”、摆“龙灯”。尽情欢闹,深夜方散。十五日晚为“灯节”高潮。在民间,出嫁女子,须回婆家。黄昏时,先向祖坟“送灯”,然后,家中张灯,各种灯具,盏盏点亮,谓之“驱虫害”。为取团圆吉利之意,户户皆吃元宵。建国后,正月十五闹元宵之习更盛。政府常常组织“社火”、“烟火”活动。文化部门举办“灯会”、“灯展”,开展灯谜竞赛,进行文艺调演

田苗苗(2015-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