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地处龙泉山东麓,古有“天府雄州”之称,水陆交通发达,与外界的语言交流十分频繁。所以,其方言俚语也就自古众多。但总的来说,简州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川贵土语群。按其语音,可大体分为简阳片区、东乡片区和西乡片区,而各片区内部方音也不完全一致。俗话说:“十里不同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需要说明的是,旧时简州的一些方言俚语,也许随时代发展已经消失,但它仍是当时当地语言的一个习俗,因此。我们将简州方言的大致分类及表述展例如下:
1、天时类:
称天为“天老爷”。称雷声为“打雷”。有的称为“雷公雷婆”发怒。称闪电为“扯火闪”。称回旋风为“旋头风”。称大风为“狂风”。称早晨的彩霞为“火烧天”。称傍晚西方的乌云为“望水云”。称大雨为“滴骡子雨”。称五六月间的阵雨为“偏东雨”。称雨后的长彩虹为“长虹”,又称“杠”, 短彩虹为“水罐子”。称水结冰为“下令”。称冰为“令冰儿”。称有霜不见白为“青霜”,见白者为“白头霜”。称冰雹为“雪弹子”。称烈日为“火鸡公大太阳”。称圆月为“大饼子“。称弯月为“梳子”。 称银河为“天河”。称月晕为“月华”。称星为“星宿儿”。 称流星为“星宿儿屙屎”。称月蚀为“天狗吃月”。称慧星为“扫把星”。称元旦为“阳历年”。称春节为“阴历年”。称正月初一为“大初一”。称元宵为“过大年”。称端午为“端阳”。称中秋为“八月半”。
地名类:
称地里为“地头”。称在地里为“在山坡上”。称学校为“学堂”。称房子为“窝窝”。称住在哪里为“坐在哪里”或问“哪个垱的”。称公路为“马路”。称红石碎块为“牛肝子石”,有的又称“牛旺子石”。称沙石不硬者为“泡沙石”。称坚硬者为“蒙料石”。称没有脱缝的山石为“连山石”。称能开成板料的层岩石为“线板石”。称人可居的山洞为“蛮洞”。称浅而宽的洞为“岩匡”。称不深不浅、不大不小的洞为“窟窿”。称藏薯类的坑为“窖坑”。称小溪为“濠沟儿”。称大溪为“河”。称山场为“柴坡”。称田土为“土亩”。称上街为“赶场”。称大堰为“堰塘”。称小堰为“马槽堰”。称坟墓集中地为“棺山”。称墓堆为“坟”。称石木结构青瓦盖房屋为“瓦房”。称草、竹结构的房屋为“茅草房”。称楼房为“洋房子”。称坝子、平原为“平坝”。称山口为“垭口”。称悬崖为“岩岩”。称旱地为“土”。称泥土为“泥巴”。称鹅卵石为“广尔石”。称煤为“炭、煤炭”。称河滩为“河坝”。称水塘为“堰塘”。称水坑为“凼”。称山沟为“湾湾”。
人称类:
称寄拜父、母为“干爹”、“干娘”,也有的称“保保”、“保娘”。称男巫为“端公”,称女巫为“司娘子”,称神医为“男降神”。称为人看地、葬人者为“阴阳”、“埋人匠”(背着他本人称),为死人作道场者称为“道士”。笑人不识字者为“黑眼窝”、有的人又称为“睁眼瞎”。讥人反应迟顿为“憨货”、“mang子”、“死木头”,鄙视富人称为“土老肥”、“龌龊肥”,骂为富不仁的大富人家为“大肥猪”。白天摸人钱包者为“扒二哥”、“三只手”。夜间盗窃者为“贼娃子”、“黑老壳”。白天黑夜入宅强行抢东西者称为“棒客”、“棒老二”。称丈夫为“男人”。称男人、男孩、丈夫为“男娃儿”。称男孩为“男娃子”。称女孩为“女娃子”。称小孩为“娃儿、小娃儿”。称医生为“老师”。称老师为“先生”。称理发师为“待诏”。称船工为“船老板”。称抬工为“抬匠”。称饭馆厨师为“锅儿匠”。称中药店捡药的店员为“抓抓匠”。称恶人为“歪人”。称流氓、无赖为“二流子”。称乞丐为“讨口子、告花子”。称爱出风头的人为“战灵子”称傻子为“mang子、傻蛋、瓜娃子”。骂男人好色为“烧杆子”、“烧火儿”、“嫖客”,骂偷情女子或卖淫女子为“臭婊子”、“色娃儿”“烂草鞋”。骂人不叫话为“龟儿子”、“狗日的”、“杂种”。骂偷情或卖淫妻子的丈夫为“龟脑壳”、“篙竿脑壳”、“戴绿帽儿”。
地理方位类:
称城镇里、街道上为“街上”。称乡下为“乡坝、乡头”。称赶集为“赶场”。称胡同为“巷子”。称围墙为“院墙”。称正房为“堂屋”。称厢房为“耳房”。称灶膛为“灶哄”。称厕所为“茅厮”。称门栓为“门撇撇儿”。称窗户为“窗子”。称门后为“门角角”。
家庭人称类:
在人们之间的称谓上有“湖广人”和“广东人”之别,当然也还有其它的称谓。祖父,湖广人称“老爷”,广东人称“阿公”;祖母,湖广人称“奶奶”,广东人称“阿婆”。父亲,湖广称“爸爸”、“爹”、“老子”、“老汉”;广东人称“阿爸”、“阿巴(爸)”。母亲,湖广人称“妈妈”、“娘”;广东人称“阿娘”、“阿咪”,有的人称“梅(音mei)。丈夫称妻子为“婆娘”、“烧锅的”、“里头的”,有了孩子时称“孩子他妈”、“孩子他娘”。妻子称丈夫为“男人”、“赶场的”、“外头的”、“当家的”,有孩子时称“孩子他爹”、“孩子他爸爸”。兄称弟为“弟娃”,弟称兄为“哥哥”、“哥老倌”。弟妹称姐为“姐姐”(湖广人)、“阿假”(广东人),兄姐称弟为“胎胎”(广东人)。称父亲为“老汉儿、老人”。称家父为“老爷”。称祖母为“婆婆”。称外祖母为“家婆、家家”。称外祖父为“家公”。称岳父为“老丈人”。称岳母为“老丈母”。称公爹为“老人公”。称公婆为“婆婆娘”。称继母为“后娘、后妈”。称继父为“后老汉儿”。称表兄弟为“老表”。称妻兄、妻弟为“舅子”。称连襟为“老挑”。称本家为“家门儿”。
人体部位类:
称头为“脑壳”。称额头为“额颅”。称太阳穴为“太阳筋”。称后脑勺为“后啄啄”。称脸为“脸包儿”。称颧骨为“脸包骨”。称鼻梁为“鼻梁骨儿”。称鼻、鼻涕为“鼻子”。称耳轮为“耳朵碗碗儿”。称耳垢、耳光为“耳屎”。称嘴为“嘴巴”。称嘴唇为“嘴皮”。称上额为“天堂”。称脖子为“颈子”。称腋下为“夹肢窝儿”。称肘为“倒拐子”。称腕为“手颈项儿”。称手掌为“手板儿”。称指头、小指为“指拇儿”。称拳头为“砣子、碇子”。称胸口为“心口儿”。称肋骨为“肋巴”。称膝盖为“克西头儿”。称小腿骨为“穷骨头”、“连二杆”。称腿肚为“脚肚子”。称踝骨为“螺丝拐”。称胃为“肚子”、“肚皮”。称心脏为“心子”。称肾脏为“腰子”。称脾脏为“连提”。称目轮为“眼睛眶”。眸子称为“瞳仁儿”、“眼仁儿”。
疾病类:
称生病为“不好”。称疟疾为“打摆子”。称红眼病为“火巴眼”。称中耳炎为“贯耳朵”。称消化不良为“嗝食、嗝倒了”。称感冒为“凉倒了”。称透视为“照电火”。称做手术为“开刀”。称输液为“吊盐水”。称抓中药为“拣药”。称病轻了为“松了、好些了”。称病愈为“好了”。
穿着和日用品类:
称棉衣为“袄子”。称毛衣为“毛线衣”。称内衣为“汗头儿、火汗头儿”。称背心为“摇裢、架架儿”。称被子为“铺盖”。称床单为“坝单”。称毛巾为“洗脸帕”。称浴巾为“洗澡帕”。家庭用具称为“家俱”。旧时称肥皂为“洋碱”。旧时称香皂为“胰子”。旧时称火柴为“洋火”。称汤匙为“调羹(儿)”。称抽屉为“抽抽(儿)”。称电筒为“电棒”。称伞为“撑花儿”。称自行车为“洋马儿”。称人力车(载人者)为“黄包车”。称架车为“架架车、板板车”。称轮子为“滚滚儿”。
调味品及饮食类:
称吃饭为“干饭”、“欺(音)饭”。称吃肉为“打牙祭”。少许肉和菜煎炒称为“小煎”。调菜作料称为“向料”。灶称为“灶头”。锅称为“锅儿”。称午饭、中午为“晌午”。称晚饭为“夜饭”。称米饭为“饭”。称面条为“面”。称糊糊为“搅搅儿”。称煎饼为“面花儿”。称烧饼为“锅魁”。称馄饨为“抄手儿”。称酱油为“豆油”。称菜油为“清油”。称盐为“盐巴”。称白酒为“烧酒”。称饴糖为“麻糖(糖念阴平)”。称香烟为“纸烟”。称旱烟为“叶子烟”。称泔水为“潲水”。
动物昆虫类:
称猪为“溜溜”。称公猪为“脚猪”。称母猪为“草猪”。称公牛为“牯牛”。称毛驴为“驴子”。称山羊为“羊子”。称公鸡为“鸡公”。称母鸡为“鸡婆”。称小鸡为“鸡娃儿”。称公鸭为“鸭青”。称母鸭为“鸭婆”。称大雁为“雁鹅”。称鱼鹰为“鱼老鸹”。称猫头鹰为“鬼冬哥儿”。称白头翁为“白头哥儿”。称鹦鹉为“鹦鹦儿、鹦哥儿”。称水獭为“鱼毛子”。称黄鼠狼为“黄水猫儿”。称鼹鼠为“地滚子”。称蝙蝠为“檐老鼠儿”。称蚯蚓为“曲蟮儿”。称蜜蜂为“蜂子”。称跳蚤为“虼蚤”。称蜘蛛为“虼蛛”。称蜻蜓为“丁丁猫儿”。称喜鹊为“雅雀”。称蝴蝶为“蛾蛾儿”。称知了为“蝉子”。称萤火虫为“亮火虫”。称屎壳螂为“推屎爬”。称蛇为“干黄蟮”。称螃蟹为“盘海”。呼青蛙为“青蜞蚂”、小蛙为“干蜞蚂”。呼癞蛤蟆为“癞疙宝。”呼蟋蟀为“灶鸡子”,呼蚱蜢为“啄蜢”、“哦花”、“千旦公”。呼乌鸦为“老挖(音)”。呼猫头鹰为“鬼冬哥”。呼啄木鸟为“啄木哥儿”。
植物蔬菜类:称小麦为“麦子”。称水稻为“谷子”。称玉米为“玉麦、包谷”。称蚕豆为“胡豆”。称土豆为“洋芋”。称红薯为“红苕”。称向日葵为“太阳花”。旧时称番茄为“洋海椒”。称辣椒为“海椒”。称橄榄为“青果”。称红桔为“柑子、苏柑儿”。称广柑为“黄果”。称木耳为“耳子”。称蘑菇为“菌子”。
事物时间类:
称相貌为“脸貌儿”。称年龄为“岁数”。称干活为“做活路”。称声音为“声气”。称味儿(味觉)为“味道”。称味儿(嗅觉)为“气味”。称这时为“这早黑儿、这黑儿、黑儿”。称那时为“那早黑儿、那黑儿、黑儿”。称什么时候为“哪早黑儿、哪黑儿、好久”。称一会儿为“一黑儿、一哈黑儿、黑儿”。称从前为“早先”。称先前为“起先”。
指事类:
称谁为“���个、哪一个”。称什么为“啥子”。称怎么为“咋个、啷矮(子)”。称这样为“恁矮(子)、正矮(子)”。称那样为“浪矮(子)”。称这么为“恁门、正门(‘门’读阴平)”。称那么为“浪门”。
数量词:
一块人、一个客、一双鞋子、一床铺盖、一架汽车、一把刀、一杆笔、一锭墨、一根板凳、一根牛、一根猪、一根鱼、一匹马、一个鸡、一颗米、一杆烟、去一趟、打一下。
时间类:
称今年为“今年子”。称明年为“明年子”。称去年为“去年子”。称今天为“今天(格儿)”。称明天为“明天(格儿)”。称昨天为“昨天(格儿)”。称前天为“前天(格儿)”。称以后为“二天(格儿)”。称大后天为“万后天”。称大前天为“上前天”。称早晨为“清早”。称中午为“晌午”。称傍晚为“擦黑”。称晚上为“黑了、晚夕(“夕”读阴平)”。
方位类:
称上面为“高头”。称下面为“底下”。称左面为“左手(边)、左半边”。称右面为“右手(边)、右半边”。称里面为“吼头、以兜、以头”。称外面为“外头”。称前面为“前头”。称后面为“后头”。称旁边为“则边”。称这里为“遮(儿)的、哥儿的”。称那里为“尔的(“尔”读阴平)”。称哪里为“哪的、哪尔(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