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昨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这意味着铁腕治水将成为新常态。海滨城市湛江海岸线长,河流水库众多,流域干支流水系密度较高,水污染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怀揣着“碧水梦”的湛江人加大了治水力度,以2012年轰轰烈烈的港湾清障为开端,进而开展市区河渠整治,在治水道路上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个个令市民满意的成果。乘国务院发布“水十条”东风,湛江治水必将迎来崭新一页。
今天起,本报推出湛江治水系列报道,与您共同守望湛江的碧水蓝天。
赤坎江两岸鲜花盛开。
港湾清障打响“治水”第一炮
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43公里长海岸线、140多个大小岛屿和49万公顷浅海滩涂,海洋资源丰富,水产种类繁多。碧波荡漾的湛江港湾曾是让湛江人民骄傲自豪的“城市品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湛江港湾非法渔业设施及碍航物严重污染海洋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投资环境和重大项目建设。为了尽快还海于景、还海于城、还海于民,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打响了港湾清障“第一炮”,向社会郑重承诺2012年上半年完成港湾清障任务,正式拉开了湛江港湾清障工作的序幕。短短6个月,湛江港湾清障总投入3亿多元,涉及6个县(区)、海域面积185.5平方公里、岸线243公里,涉及渔民2059户10394人。半年过去,力度空前的港湾清障取得全面胜利。港湾实现华丽蜕变,全面治理港湾行动换来万顷碧波重现。港湾清障从而成为湛江治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市民期盼碧水长绕湛江
湛江主城区主要河涌共22条,总长度达93.22 千米。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涌接纳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河道内淤积、黑、臭问题突出,水体自净能力不断降低;多数河涌没有固定清水水源,生态异质性、水系连通性较差,河道内基本生态需水量不能得到满足等各种原因,湛江治水任务尤为繁重。与此同时,河涌除了原有的防洪、排涝、生态、供水等功能外,人们对休闲、娱乐、亲水、景观、人居环境改善等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给治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先生住在绿塘河湿地公园周边楼盘。昨天傍晚,他带着孙子正在湿地公园玩耍,夕阳下,画面恬静唯美。张先生说:“记得小时候,绿塘河河水清可见底,水里有很多鱼儿,后来水渐渐变成了臭水,再也看不见鱼儿嬉戏。不过,这几年,随着市政府加大对绿塘河的整治,不仅绿塘河流过的地方成了湿地公园,河道整治后又干净清澈了,两岸鲜花盛放。现在,我们常常在公园里散步,不用担心臭味熏天啦!”
一直关注湛江治水的黄老先生说:“南桥河、北桥河、南柳河等河流整治后,我们终于又能看到记忆中的河流了。特别是北桥河,那些水清鱼跃的景象不再是梦里才出现了,我要为湛江治理河渠的成效点个赞!河渠整治成效来之不易,要保持河水清澈不臭,要让河渠周边环境更干净美丽,这是我对湛江治水最大的期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