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百佳生态文明 华夏第一村龙腾塞外

家乡区县: 内蒙古敖汉旗

      敖汉旗生态建设享有盛誉,2002年6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荣誉称号。敖汉旗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龙祖玉源”之称,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敖汉旗农耕文明悠久,2012年8月,该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统计,2012年,敖汉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6.7亿元,同比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2亿元,同比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24∶49∶27。财政收入完成7.09亿元,同比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6亿元,同比增长16.1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749元、16358元,同比增加1042元和1949元,同比增长18.3%和13.5%。全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75.7亿元,同比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9.5亿元,同比增长32.1%。
  近年来,敖汉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化互动、三个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优化环境、提速增量、加快发展”工作要求,实现了经济大发展、环境大优化、民生大改善、社会大和谐,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真可谓“全球五百佳生态文明 华夏第一村龙腾塞外”。

      第一、扩总量 调结构 工业经济强势突破

  敖汉旗坚持“工业强旗”战略,以“扩总量、调结构、提质量、增贡献”为目标,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努力实现大项目立旗,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几年来,坚持重点打造黄金、铁两个“百亿元”产业,重点建设敖汉工业园区、氟化工产业园区两个“百亿元”园区,重点突破税收超亿元的工业项目,把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做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抓手,挖掘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扩大工业产值增长空间,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优结构 保增收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农牧业丰则基础强,农牧民富则国家盛。敖汉旗把推进现代化农业做为富民增收之举,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村经济,用产业化的思维推进农牧业生产,围绕节水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增收优化种植结构,围绕效益扩张养殖规模,农牧业产业化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再创新高。

       第三、拓框架 提品位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走进新惠,城镇建设焕发新面貌。“一河两翼”的城区布局已经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敖汉旗城镇化按照“北拓、南延、东扩”的建设思路,拉大新惠城区框架,致力打造容纳20万人口的生态宜居城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城市”为发展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进而优化招商环境,形成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以特色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局面。

      第四、增活力 拓领域 第三产业繁荣昌盛

  第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搞活经济、富旗强民的重要途径。

       第五、重规划 夯基础 文化旅游提档升级

  “全球500佳”——生态文明、“华夏第一村”——8000年史前文明。2012年,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样,敖汉旗又有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耕文明”这一世界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人文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敖汉旗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明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敖汉旗委、旗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旗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提出了“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强旗”的战略目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敖汉旗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马春雪(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