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之宝

家乡区县: 江门市新会区

    

     新会盛产蒲葵,葵叶宽大而不开裂,心蒂园正,骨格细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新会素有葵乡之称。

     据历史记载,东晋朝代新会就大规模种植蒲葵和加工葵扇,新会葵艺制品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600多年。新会葵扇在扇面绘图描画,工艺精湛,高雅实用。其中玻璃葵扇、烙画葵扇、双面绣花织扇最为著名,早在光绪18年(1897年)就远销俄、英、美、法、古巴、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等欧美24个国家和地区。清末民初,新会葵扇的销量每年达1.2亿把。明代把新会葵扇列为“贡品”。

     新会葵扇有普通扇、玻璃扇和织扇三大类,几十个款式。普通扇是普通百姓扇风纳凉的工具。玻璃扇中的火画扇,轻巧、美观,至今已有140年以上的历史。1914 年左右又创造了双面火画扇,这种扇更为雅致、大方。织扇,质地坚实,式样新颖,耐用而美观。梁启超曾以此种扇送给前清某遗老,大受赞赏。1913年,又创造出名贵的“竹箨画扇”,并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解放后,“三脊火画扇”曾三度获国家轻工部“白花奖”和“优质产品奖”。郭沫若1959年1月视察新会葵艺厂曾作诗赞曰:“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愈鬼斧,巧夺天工。” 现在的各种玻璃火画扇、竹箨画扇、绣花织扇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质地更洁白晶莹,各种画面栩栩如生。

      新会葵艺制品除葵扇外,还有葵花篮、葵挂包、葵花瓶、太阳帽等,新会葵艺精湛,堪称“岭南一绝”,在中外享有盛誉,被人们作为艺术精品收藏和观赏。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更新,电风扇、冷气机代替了葵扇,塑料制品代替了大多数葵艺产品。近 20多年来,新会的葵业萧条了,葵树只被用作风景树,葵林被砍掉建厂房,挖鱼塘。有位摄影家摄了一张照片,名为《小鸟不见了》。画面是一大片砍掉了葵树剩下的茬,两个孩子站在近处,望着一个个血红的葵树头,仿佛在说:“小鸟不见了。”这张照片获得国际大奖,但是人们看了,说不清是喜还是悲。

      葵乡新会的南坦岛,保存着1500多亩蒲葵林。专家认为,这是世界惟一的蒲葵林,也是我国惟一具有规模和上百年历史的蒲葵林。 南坦岛,位于会城西南方,面积近千公顷,是潭江水域冲积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最适合热带和亚热带常绿树生长。然而南坦岛上生长最多的是蒲葵。大片葵林覆盖着岛上大部分土地,从高处鸟瞰,南坦岛像镶嵌在新会大地上的绿翡翠。岛上居民祖祖辈辈以种葵,织葵,卖葵为副业,促进了经济发展。葵林保护了稻田,稻田养育了葵林,千百年来葵林与水稻相依存。2005年3月26日,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导师李秉滔教授和生态学专家古炎坤教授等一行专程到新会南坦考察葵林。5月9日,广东省副省长许德立带领省环保、国土、建设、林业、统计等部门负责人和生态环保方面的专家又到南坦考察葵林。他们对葵林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称赞南坦葵林是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而且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和利用价值。 所以说葵乡之名,我们新会当之无愧。

      葵树属棕榈科单子叶植物,它长得阿娜多姿,是新会最著名的特产。你看,那丈把高的粗壮树干,顶着一丛星散排列的绿葵,光洁墨绿,楚楚动人。一层层的棕红色葵衣夹缝里,从四面八方伸出细长而坚韧的葵柄。每一根葵柄都撑着一面簸箕般大小的葵叶。葵叶周边又长出一条条细长柔软的羽翎,飘飘洒洒,随风起舞。这葵树的风采,被视为葵乡新会的标志。然而,当你驻足那大片墨绿葵林之畔,徜徉于万树青葵的树间,你会发现,葵林己经成为新会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她让每一个来新会的游客赞不绝口,让每一个海外游子留恋不已,让每一个新会人骄傲。

      这是南坦沙郊口大葵林,位于黄克競大桥脚的潭江边。站在大桥上远望葵林,但见一大片葵树临风挺立于江边,一样的高度,一样的墨绿,密密挤挤的望不到边;一张张宽大的葵叶,大大方方、舒舒坦坦地向空中伸展,犹如一把把张开的雨伞。阳光下,葵林的墨绿融化在氤氲的潭江畔,绿得耀眼,绿得透明,涂抹了大片南坦岛。一阵江风吹过,无数葵叶左右摇曳,沙沙啦啦,绿浪滚滚,波澜壮阔。一位75岁的老农说,这片葵林未算古老,50多年前,沙郊口还是潭江中的一片滩涂,后来筑堤护田,滩涂种上甘蔗,蔗地兼种柑桔树。柑桔树七、八年后便衰老,于是改种葵树。葵树越长越旺,与李围仔葵林连成一片约200亩的大葵林。专家指出,新会能保存这么好的大片葵林很不简单。

     从高空鸟瞰,南坦岛形似一条硕大的鰶鱼,鱼头正对潭江心。每到冬天,北风从潭江直扫鰶鱼头。新会有“南风崖门口,北风鰶鱼头”的谚语。解放初期的一年,村民在鰶鱼头对出的潭江赛龙舟,突然龙卷风骤至,一条龙舟不幸沉江,数十条生命葬身鱼腹。鰶鱼头有很多与“鬼”有关的传说,是南坦的“西伯利亚”,无人居住,全是稻田和葵林。大片葵林与水稻为邻,有的10多亩,有的20多亩。葵林与稻田间隔着,像保姆呵护孩子一样保护着稻田。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古炎坤教授考察南坦葵林时说, 葵林是水网地带的防护林,它不怕水,抗风力很强,对农田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南坦最古老的葵林是七堡桥脚的护龙围葵林,面积达230多亩。在这里,万千葵树有如无数根木桩,高高地钉在大地上。人在葵林里随意穿行或奔跑,没有任何枝杈阻拦。树上斑鸠咕咕,小鸟欢唱。地上长满阴生植物,水沟纵横,蛙声阵阵。清澈的水沟里,常有鱼、虾结伴畅游,蚌、螺占地为邻。这是湿地森林的很特殊的单子叶植物蒲葵林,林内形成了鱼、虾、水、鸟共存的独特生态环境。 在这里,每一棵葵树都呈现出饱经风霜的深棕色。一道道裂痕,一圈圈木纹,深深地刻在葵树表皮上。老农说,葵树每生出一片叶子,就在树上刻上一圈木纹;一年大约长出12片葵叶,树上就刻上12圈木纹。专家分析,护龙围葵林的树龄达到130——150岁,堪称古树林。这密密麻麻的一身木纹,记载着新会葵业由盛到衰的百多年历史。

     新会种植葵树已有1600多年历史,她见证着新会的兴衰。自古以来,新会葵林如海,盛产葵扇。新会产的葵扇,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圆正,骨格细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是新会的著名特产。新会葵艺精湛,创造了竹箨贴画扇、三脊火画扇、双面绣花扇等精品,享誉国内外。1915年,新会的竹箨贴画扇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牌奖。葵树全身都是宝,柄皮可以编织葵席、葵枕、葵箱笼,葵尾可以编织葵篮、葵帽、葵笠等数十种葵艺产品。葵树无废料,葵叶撕下的葵骨可制成葵扫帚、葵牙签,连那些不能加工的老葵叶也可用来制作葵篷(防雨用具)、葵荚(盖茅屋用料),葵籽、葵树根也能入药治病。葵树以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葵乡儿女。新会以其特产葵扇,发展了经济,成为珠三角地区历来的富庶之地。

     葵林,以其经济价值,发展了新会的经济;以其顽强的抗风力,保护了新会的农田;以其特有的形象,构成葵乡独有的自然生态景观。葵林, 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是葵乡儿女引以为荣的著名土特产。南坦,保存了大片葵林而独具特色的美丽小岛, 必将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刘银颂(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