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旅游之小河沿风光度假村

家乡区县: 内蒙古敖汉旗

      小河沿风光度假村位于敖汉旗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9′──119°47′,北纬42°21′──42°41′,总面积1800公顷。小河沿风光度假村因小河沿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而得名。小河沿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有6种湿地景观类型:分别为河流型草丛湿地景观;河流型水田与高草丛混合型景观;河流湖泊景观;河流型高草丛湿地景观;河流型疏林灌木丛湿地景观;水浇地湿地景观。

  该保护区坐落于草原区的湿地,在植被上分属于欧亚草原亚洲中部亚区黄土高原省,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植被,属暖温型草原向中湿型草原的过渡带,共有6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65个群系,植物有56科169属263种。

  该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湿地资源及丰富的鸟类资源,特别是保护3大天鹅、鸿雁、鹭类、鹰类、隼类等珍稀濒危鸟类,保护区内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2000年12月,该保护区被批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小河沿文化是以敖汉旗小河沿乡白斯朗营子南台地遗址命名的。它晚于红山文化而早于夏家店文化,时代大体与中原庙底沟二期文化相当,公元前3000年左右。属于该文化的遗址还有林西锅撑子山、敖汉旗石羊石虎山墓地、喀喇沁旗屡子店西山、赤峰市三座店、辽宁朝阳庙前地。小河沿文化不是对红山文化的简单承袭,它与红山文化既有联系区别,小河沿文化经过发掘的除南台地外还有翁牛特旗的石棚山墓地。

      小河沿文化中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以磨制精致的带孔石铲取代了红山文化的石耜。其它的有打制石斧、磨制石斧、石凿、石锛等。细石器有凹底三角形石镞、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片等,也有复合工具骨柄石刀等。骨针的针尖十分锋利,针鼻处磨成扁平状,钻有0.2毫米的细微圆孔,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十分精细的缝纫用线。
  纺轮有陶质和石质两种,大的重98克,小的9克,可知当时由于捻线粗细的不同,所织的布也应有粗细之分。小河沿文化时期的赤峰人已经掌握了较高水平的纺织技术,在1厘米见方的纺织物中,有经线和纬线6—8条,比现在的麻袋布还要精细。[1]

小河沿文化的先民们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而兼营狩猎业。掘土工具的改进也说明农业生产力有所提高。彩陶上的原始图画和文字符号以及镂孔技术表明:这里的先民们生活稳定,并开始进入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时期,人类文明正在不断发展。

 

马春雪(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