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公仔纸的一段情

家乡区县: 云浮市新兴县

被新兴市民称为“公仔纸”的画片,学名称烟画,在20世纪上半叶曾风靡一时,与邮票、钱币并称为世界三大收藏品,但随着社会变迁如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最早期的公仔纸并不是一张张买的,而是买香烟里附赠的一张烟画,在北方叫“洋画儿”,在新兴则称为“公仔纸”,放学后围在一起玩公仔纸,更是无数上了年纪的人珍贵的童年回忆。烟画虽然是香烟厂商为推销而免费赠送,但其内容广泛,印刷精致,色彩绚丽,在当年之所以吸引众多的收集者,与其说是为了娱乐和兑奖,还不如说是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妙绝伦的画面受到了人们的宠爱。

反映市井民俗生活
近年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征集了81套(近4000枚)民国香烟画片,其中三级文物32套。这些香烟画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妇女儿童、风景名胜、时事政治、历史人物、科普知识等众多题材,把大千世界记述得淋漓尽致。

(放学后围在一起拍公仔纸是许多七八十后的共同儿时回忆)

直接反映市井民俗生活,可以说是烟画的突出特色,这些内容“贫富无分,老少咸宜”,使人见之亲切。烟画对中国市井生活的贴近,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英美烟草公司出品的《清代各行各业》、《三百六十行》等,画中描绘了清末民初民间照相、杂技、织布、当舖、木工、建筑、算命、医药等,生动而详实,承接百年前的时空定格,连贯起来不亚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今人留下了丰富的图文资料。

以小见大的百科全书
烟画不仅描绘了市井生活,描绘了许多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名著,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它还充当了百科全书的角色。在一套民国儿童识字烟画中,每个小片上不仅有笔画清晰的楷书汉字,还有英文单词和国际音标注音;1934年儿童教育画的印样中,既有通俗易懂的图画,又有朗朗上口的歌谣;还有一套“老刀牌”海外百业彩色香烟画片,介绍了中非的象牙、南非的钻石、加拿大的三文鱼等世界各地物产。小小烟画,成为人民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窗口。

(水浒传公仔纸)

说起公仔纸,90后的年轻人一脸的迷茫,60后、70后、80后则两眼放光,只因这些印有华丽人物形象、火柴盒大小的彩印卡片,凝聚了他们的童年欢乐。60年代中出生的萍姐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前出生的孩子没有什么玩具,公仔纸算是最常见的一种。萍姐早期的公仔纸都来自父亲买的烟,一直到70年代后才有人专门印刷。那时候大院里的孩子都收集公仔纸,为了拿到自己喜欢的人物卡片,哪怕是亲兄弟都得抢。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烟画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透过那些保留下来的珍贵纸片,人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轨迹,也对这一特殊的文化传媒,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huahuaLJQ(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