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状元新兴郎——黄仕俊在新兴(下)

家乡区县: 云浮市新兴县

古时一个人的籍贯是很重要的,欲想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通常是要返回原籍的,所以在新兴长大的黄士俊,到了考试时唯有返回顺德报考。明万历(1597年),27岁时黄士俊回原籍顺德应试,夺广东乡试第一。在赴京参加会试途中,闻兄长病重,叹道:“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遂放弃会试机会,回乡为其兄寻医问药,尽心调治。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殿试时,黄士俊获得丁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被钦定为状元,时年37岁。其后黄士俊入士为官,直到入阁成了当朝宰辅。在广东历史上的状元最终能做官至极位的就只有黄士俊一人了,其才学被明皇帝神宗朱翊钧大为赞赏。

黄士俊在新兴生活了十多年,在新兴就读期间,结交了不少的同窗好友。黄士俊在新兴期间,还时常游历新兴的山水,有一次,与新兴的同窗到共成天露山(现水源山)游玩,山下有一巨石,上有如刀斧劈开的笔直线条,劈开的石头内有文字,记载自秦以来发生在当地的一些事,黄士俊因感动于含书石的神奇,曾在此开卷诵读。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考取状元之后,返乡省亲,特意回到新兴探望他的老师和同窗好友。而他的老师伍静庵已经过世了,相传,雅冈举人为伍静庵选择了一处上好的风土宝地,由于墓地位置处于雅冈村与夏卢村接壤地带,墓地及前边的一口水塘一直为两村伍黄两姓争议多时。状元爷黄士俊省亲探望老师,却没有想到老师已经过世了,悲伤之余!为了老师得以好好安息,以状元爷的身份出面与当地人商议,对方虽然俱于状元爷的情面,但黄姓人也非是等闲之辈,所以一直不肯让步。最后说好:以一座大屋换“一箩地”,对方以为一箩筐的地方有多大呢,都以为占了便宜,那知道量地时,黄俊拿了一面铜锣一边敲一边告诉丈量的人,但凡听得到锣音的地方都是包括在内,对方听了,只能是哑巴吃黄莲了!夏卢村的黄姓人与黄士俊为同宗,前数代祖先皆为福建迁徙而来,因此直到现在,新兴的黄姓人一说起此事,大多认为黄士俊帮外姓不帮同姓;而雅冈伍姓人也津津乐道此事,认为黄士俊尊师重道,感念师恩!

万历壬寅年(1602年),直棣州当涂人杨成乔到新兴赴任知县,其官声不错,尤其十人重视地方人才的培养,对于邑内庠生勤于考核,每月三次,知县杨成乔亲自到黉宫讲课、审阅、品评文章。作为解元身份的黄士俊得到了杨成乔的指导教育。两年后,杨成乔与肇庆知府张一栋出资在新兴江锦水河与大南河交汇处兴建迴澜塔,历时四五年之久,落成之时,已经是状元身份的黄士俊,应老师杨成乔及地方士绅的邀请,为洞口迴澜塔作记,记述建塔始未。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县城龙兴寺重修,应邑庠生李文灿、黄允等人邀请,写下了《重修龙兴寺记》等文章。(见附件)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黄士俊对新兴风土风物的了解以及与新兴人的交往情况。

宋明时期,读书人大多对禅宗有兴趣,明代大儒、新会陈白沙也曾到新兴谒拜六祖大师并赋诗。黄士俊谦称自己作为一名儒生,不懂得“如来法要”,但从重修龙兴寺记可以看出,其说不懂只是谦称。黄士俊对于佛学也颇有兴趣,对新兴出了六祖惠能这样的禅宗祖师也十分景仰。有一次,黄士俊与老师杨成乔及同窗好友到龙山国恩寺拜谒六祖惠能大师,并同寺中的禅僧谈佛论道。这位状元爷还为龙山国恩寺大门写下一幅楹联:“南宗福地,东粤名山”。黄士俊还特意将自己的手迹“南宗福地”四字制作成为大木匾送与国恩寺悬挂在大雄宝殿之上。此状元手迹木匾历经三百多年后,直文革期间“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所毁。

而在黄士俊的家乡顺德甘竹右滩,有一座山风岗叫做佛岭,岭上有一座六祖庙,六祖庙的来历,据我考证有如下渊源。明朝未年,崇祯于煤山吊死,为躲避清朝的追杀,时任太子太保的黄士俊,带着太子朱慈烺一路南逃,回到家乡甘竹滩,谁知道行经左滩时,狂风大作,风高浪急,所搭乘的船只被巨浪打翻,太子溺水而亡。黄士俊于是把太子偷偷地葬在村边的山岗上,并立有小庙祀奉,名曰太子庙。或许是出于对六祖惠能大师的景仰,也或许是想寻求一点寄托,或者是为了掩人耳目不让清庭知道,黄士俊在庙内设六祖殿,奉祀六祖惠能大师。后寺庙倾毁,至咸丰七年,重建复又崩塌。近年,村人于原寺庙处挖掘清代寺庙香炉等物品,并出资于佛岭上复建六祖庙,奉祀六祖惠能大师。一时香火鼎盛!

黄士俊为官三十年,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曾有三次请辞,其中两次是为了不与人同流合污,要独善其身而辞。清朝的顺治七年。80高龄的黄士俊辞官返回顺德隐居,回乡后,黄士俊“足不下楼数年”于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病逝,终年85岁。现广东四大名园之顺德清晖园曾是其故居、顺德黄氏大宗祠已成为“顺德状元宗祠博物馆”。

huahuaLJQ(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