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婆葵笠,即竹笠,是潮汕劳动群众普遍使用的雨具。
竹笠是斗笠中的一种,它是以箬(一种细竹)的叶或篾,夹细纸制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发展经历了汉代的雏形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鼎盛期,民国的兴盛期至建国以来的繁荣、衰败期。相传乾隆年间,时任太常寺博士的中方荆坪村人潘仕权执掌宫庭礼仪,他回乡省亲返京,将中方斗笠献给乾隆皇帝,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极高赞赏。从此中方斗笠成为清朝贡品,名声鹊起。解放后,中方斗笠历久弥新,十分走俏。竹笠具有新颖、美观、时尚、防晒、透气、隔热、防雨、耐用等多种功能,加上本帽轻盈,顶戴舒适,防风稳固,帽型非常适合我国农民朋友们的习惯消费观念,它不仅是遮阳挡雨的劳动保护工具,更是时尚女性和钓鱼玩家的个性遮阳帽,还可做为舞台道具及家庭、饭店赏心悦目的挂件饰品,是很受世人欢迎的一帽多用的竹艺工艺品。
河婆葵笠大小规格不一,最大有揭西县出产的尖顶雨笠,有80公分宽,最小者为竹制通帽。竹笠均以竹篾、箭竹叶为基本原料纺织而成。有尖顶、圆顶通帽等型式。精工者用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之上夹一层油纸。为使其耐用美观,有加绘字画并书写名号者,笠面再加拭熟桐油,用者将之视为珍品。
抗日战争期间,一些学校如金山中学将一种精工圆顶竹笠作为校笠,-"金中"两字,军训和列队外出均统一用这种竹笠。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和解放后的民兵,也用这种竹笠作多功能的军帽。
时至今天虽有雨衣、草帽等遮阳避雨具,但仍未能完全代替竹笠的功用,竹笠在农村仍很普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揭西的故事,敬请关注http://www.wutongzi.com/uc/4325664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