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华县水寨镇玉茶村琴江河畔,有一座小山叫彩旗岭。数百年来,这里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给彩旗岭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近年来,当地农民在山上成立文艺社,兴建书画轩和石刻碑林,使彩旗岭更有灵气,更负盛名。
相传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当时玉茶村有个叫李槐的热血志士,武艺高强,为保家园,集结400多名乡勇日操夜练,保得一方安宁。明王朝为巩固南疆,授李槐予千长之职,命其带兵作战。李槐屡立战功,终不幸以身殉职。李槐千长为国捐躯,感动苍天,遂将其英魂、战旗卷上天空,以悠扬的仙乐相伴送回故里,战旗插在玉茶村最显眼的山上,彩旗岭因此而得名。此后,百姓在山上设坛奉祀,皇上钦赐敕封护国李槐千长仁爷。李槐千长功德世代相传,《嘉应州志》、《五华县志》均有记载。
为纪念先贤激励后人,1993年在旅台乡贤李玉麟夫妇倡导下,乡民集资近万元,在山上建起纪念亭、迎宾亭、胜景亭、文娱台等,并栽花植树,配置石凳。村里还成立彩旗岭管理委员会,派出专人管理。彩旗岭成为当地村民休假聚集娱乐的地方。 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之年。玉茶村一批喜欢舞文弄墨题诗作画的老年人,讨论用怎样的形式纪念这一盛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巨大变化。一致决定成立旗山文艺社,确定办社宗旨为开展以文会友,探讨诗联书画,征集佳作,陶冶身心,并推选李文涛、李泗辉、周荣添等热心公益的乡土老秀才为负责人。彩旗岭管委会不但从经费上支持,还腾出房子给文艺社活动。当年10月,文艺社正式成立,征集作品数十件,从中挑选一批上乘之作,集结手抄复印了一期《旗山诗联》。他们还在彩旗岭举办庆香港回归诗联书画展。1998年3月,旗山文艺社自编自阅用蜡纸刻印的《旗山文艺》月刊第一期问世。他们高兴地写诗赞道: 旗岭亭阁已落成,又设诗社会文人。都是今日国运好,繁荣经济建文明。旗山创奇花,吸引诗人书画家。凤舞龙飞挥妙笔,莺歌鹊唱颂中华。
旗岭文艺社逢农历每月初九为活动日。是日,社员们将自己的作品带来吟咏传阅,切磋交流,并从中挑选出版期刊。至今,旗山文艺社已有社员60多名,出版期刊30期。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当地农民。玉茶村地处县城郊区,人多耕地少。向来妇女在家种田,男子外出做工经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到处新楼林立,农民生活富足。旗山文艺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为歌颂太平盛世,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书画轩有一副对联: 旗岭好风光,亭阁花鸟,山水有情陪我恋;文艺多乐趣,诗联书画,篇章无限任君裁 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农民李瑞龙,一辈子摆摊经商谋生,历尽艰辛,如今丰衣足食,生活无忧无虑。他以词言志: 光阴迫,转眼八十秋。历尽沧桑人尚健,何须惆怅梦寐求,晚境乐悠悠 。致富思源,老人以诗吐露心声: 华夏春光荡万里,莺歌燕舞庆昌期。东风送暖千家富,丽日普辉亿卉美。改革良谋抒壮志,遵循巨论展雄威。国恩雨露滋人润,镂骨铭心寄此诗。
旗山文艺社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如围绕村里大事、纪念李槐千长、重大节日庆典等,布置大家写诗作联绘画,再从中挑选佳作交流。玉茶村要兴建大道门楼,需书写一副对联,他们就向社员征联。文艺社负责人李文涛创作的 玉路金桥通往富贵平安道,茶山琴水环抱文明幸福乡 被录用。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第16期的《旗山文艺》登了一首叫李泉的乡土诗人写的诗: 长歌国泰民安日,乐享风调雨顺年。五秩春秋彰绩史,华都物景胜桃源。水光潋映群虹耸,寨布绵延广厦连。玉盏金杯迎大庆,茶山琴水赋新篇 。长乐是五华老县名,这首诗将地名长乐、五华、水寨、玉茶、嵌句首,而且用得恰切,阅者无不击节称赞。
旗山文艺社成立以来,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五华县委书记古银增参观后,就如何提高这里的文化品位提出建议。海外乡贤、企界人士对彩旗岭文化设施建设热心资助。如今,他们的期刊已用电脑排印,图文并茂,安排得体。彩旗岭还新建了一幢书画轩,作为文艺社活动及佳作收藏、展览专用场地。同时还在山坡兴建石刻碑林,已安置玉茶村石工李育培用黑色花岗岩雕刻的历代名家诗作,介绍李槐千长事迹漫画20块。每逢节假日,县城及邻近乡镇都有不少人到这里参观旅游。彩旗岭已成为风景秀丽建筑别致,又有独特乡土文化的人文景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