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文艺之乡

家乡区县: 莱州市

民间艺术

莱州玉雕

莱州玉雕 莱州所产之石,可供雕刻者甚多,有冻石、毛公石、竹叶石、豹纹石、翠星石等,其中冻石碧绿润腻有透明感而近似玉,居诸类之首,故名莱州玉。莱州玉雕靠艺人的世代相传得以延续。解放以后著名老艺人带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莱州玉雕迅速发展。莱州玉雕作品很多。有用功浩繁、价值几千乃至数万元的高档巨作,也有精巧别致的小件雕饰;有体态优美、驾祥云、托花盘的“天女散花”、有怀抱玉兔、腾飞于碧空的“嫦娥奔月”、还有“如来”、“观音”、“牧童骑牛”“飞马”等,以及种类繁多的花鸟类产品,炉、瓶、尊等端庄的仿古产品,图章、镇纸、书档、笔筒、笔架等高雅的文具产品,交相辉映,各放异彩。

莱州玉雕讲究形神兼备。雕刻艺人以料取材,因材施艺.材料自身的天然美与技巧、形式的工艺美巧妙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统一和谐的艺术美。刘永兴设计制作的“水族”利用冻石碧绿透明、原料形体神似的特点,以逼真的写实手法,细腻精巧的刻功,穿插呼应,布局疏密得当,以镂、透、衬、比的艺术技巧雕成的鱼、虾、蟹、蚌,似游似动于碧水.浪沫之中,给人以清雅恬静,心旷神怡的艺术感受。现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地,在国内外的展评中多次获奖。

大理石雕刻

莱州产雪花白大理石,质细而白,是大型雕刻的极佳材料。当地的雕刻技艺世代相传,给古莱州留下了众多的珍贵遗迹。座座牌坊沿街而立,遍布老县城.其中“东莱三凤”牌坊,楼垛层层,飞檐凌空,气势最为宏大,上面雕刻的飞禽走兽、人物等也最为精致。另有寒同山摩崖石窟造像、毛纪墓、太极殿、海神庙等处的石雕,造型宏伟,刻功凝炼,堪称石雕艺术之珍品。

解放后,著名老艺人彭真海带领掖县石雕艺人应召进京,为建设举国闻名的首都十大建筑精雕细刻,大显技艺。1985年,雕刻厂聘请15位著名的雕塑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了山东省笫一家雕塑服务中心,先后完成了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园林人物组、上海交通大学抽象派人物组雕“汲”,济南舜耕山庄宾馆大型浮雕壁画“龙山文化”,莱芜钢厂浮雕壁画“冶金”,东阿县的“李时珍”,长岛县的“海神”,青岛园林的“双鹿”、 “犀牛”、“园丁”、“海风”等,均受到省内外专家的赞扬。大理石雕刻企业风起云涌,崛起数百家,雕刻品种繁多,小到摆设,大到巨型——大连老虎滩的群虎雕塑,产品遍布省内外、国内外。

剪纸

剪纸在莱州有历史的悠久,贴在天棚、窗户、门、墙等处。花样繁多,有神话传说、戏剧场面、花鸟虫鱼、吉庆如意、劳动场景等图案,如《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凤凰牡丹》、《八仙过海》、《耗子娶亲》、《富贵图案》……尽显能工巧手。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有《上梁歌》、《潮汐歌》、《盐民苦》,情歌《大闺女》、《大公鸡上碾台》……,生活歌《小老鼠叽嘎叽》、《割大锯》……,儿歌《打七巧》、《圆月》……《盐民苦》唱词:“下雨盐民愁,晴天民苦。烈日往来盐池中,赤脚蓬头衣褴褛。斥卤满地踏霜花,卤气侵肌裂满肤。糠秕野菜未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上梁歌》有十三段歌词,内容丰富生动,唱出了盖新房的喜庆气氛。最后一段词为:“金斗开,银斗开,上梁的饽饽拿出来。东不打,西不打,先打修主头一把。打了修主打四方,先打东方射金光。四海升平千家乐,幸福的日子似水长。”

民间音乐

有多年延续的是出现在婚嫁、丧葬人家的鼓吹乐班。他们带的管乐器有:唢呐、笛子、笙、长杆号等,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乐鼓、银铃等,弦乐器有:二胡、三弦、京胡等。演奏时分行进演奏和坐棚演奏。演奏曲目分师徒相传的古曲、戏曲曲牌等。唢呐曲目有《朝天子》、《万年庆》、《喜新婚》、《长门怨》等60多支,戏曲有《二进宫》、《让徐州》等20多支。全县多的时候有40多个鼓吹乐班。

武术

莱州是闻名世界的吴式太极的故乡,村民多有在农闲季节教拳习武的习惯。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强、校长年龄最轻的国际化文武学校。现有专业教师和优秀教练近二百人,国内外学员2600多名。学校实行文武双修。文科设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函授六个教学部。武科设套路、散打、拳击、柔道、摔跤、泰拳、跆拳道、女子防身术、中华绝活、影视表演10个项目。学校实行“以德育人,文武双修”的办学方针,着力于培养一流人才。

 

李昀洲(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