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敢为人先--岳麓书院

家乡区县: 湖南省雨花区

   

      岳麓书院为国家AAAAA(5A)级旅游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为国家AAAAA(5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岳麓山下。岳麓书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大门前,有一副闻名天下的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当胡锦涛踏进书院大门,即被这副楹联吸引。他对同行的朱汉民说,在中国历史上,湖南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将士和伟人,“湖南当之无愧这副对联”。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书院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大意是说楚地的人才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所出,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两句话分别出自《左传》和《论语》。在抗日战争中,这副对联被日机炸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篇脍炙人口的古诗正是在岳麓山间所作,更加体现了岳麓书院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感。


      人才辈出,成为中流砥柱,靠的是强大的精神力量。靠的是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气魄。靠的是学以致用、忧国忧民的情操。靠的是“治无古今,育才是急,学有因革,通变为雄”的观念和风气。湖南的精神就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我们不仅仅要在今世学以致用,而且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步。如今的湖南要发展,要重拾以往的骄傲,必须要把岳麓书院的精气和湖南的精神结合,才可以再创辉煌。敢闯敢干也许在当今湖南人的性格中保留了下来,但是,敢闯敢干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精神的依托,容易变成蛮干,“斯文一派”也许只能成为斯文扫地。在当今的历史巨变中,我们要在秉承这一理念的基础下,继续提升自己。

    

周竞儿vivi(2015-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