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荣成:1948年出生于湖北竹溪,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1992年晋升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年获著名国画艺术家称号。曾为十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八一画院名誉院长、国际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组织主席团主席等职务。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画展,并获得各类奖项。作品入选《国宝档案》、《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30名艺术家》、《新中国文艺35周年》和《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等书刊。
一
在北宋历史上有过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坊间相传还有苏小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在秦巴山区的鄂西北边陲竹溪县也有“三阚”,他们是阚荣成、阚韶辉、阚小辉,当然如苏小妹一样,阚家还有一个美丽的才女阚小琴。阚荣成先生是我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的国画艺术家,是“小三阚”的父亲,阚韶辉是竹溪籍的知名作家,小辉、小琴兄妹俩也是能诗工文,在鄂西北也颇具才情。我与韶辉是多年的故交,与其弟妹也很相熟,与其父阚荣成先生是早有耳闻,却不曾谋面。好在2013年国庆期间,在小辉小琴的陪同下,拜访了阚荣成老先生。
楚长城脚下的农家小院,午后的阳光正好照在房前院后,明媚而温暖。正屋后的小小院落支着大青石的画案,竹影婆娑,清风徐来,正好拂去了我因工作繁纷而躁动的情绪。坐在阚先生的画室,听着悠悠古筝,翻看着各种荣誉证书,在阳光明亮的屋子里,静静欣赏着阚先生的国画。一种笔墨丹青的艺术氛围,弥漫萦绕其间,让我们的心顷刻安静了下来。在喝茶看画之间,我渐渐地感觉到画家创作环境弥漫的古朴典雅的美学气息。
二
阚荣成先生的国画,主要是黑、白、灰三个调子,冷暖对比,运用小写意的笔法,以满构图的形式取得宏大的境界,给人大气磅礴之感。秦巴山水是其国画的主要题材,于一山一水中,抒写灵气和精神,或工笔细染或浓墨重彩泼墨写意,饱蘸激情,墨随意走,气随墨生,笔生龙蛇,力透纸背。西方古典审美把美的和谐追求具体化为视觉和谐的艺术形式,而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人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内敛丰韵的内向性抒情写意特征成为独有的绘画语言形成。阚荣成先生的国画犹如秦巴的奇峰,深涧的幽松,苍劲有力,有穿越时空的大气与久远。东西艺术间的壁垒,他用一种师法自然、天工自成的功夫巧妙的打通了。他以铁线、色彩、恰当的留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以雄浑的意境完成自己对艺术生命的体验,表达出对鄂西北山川喜爱与赞美。同时他绘画的美学语言又是那样的纯粹与深沉,淡然与深刻,不露丁点斧凿痕迹,让艺术智慧妙手偶得的展现万千气象。
荣成先生的画作主要以秦巴山水为题材。水墨国画,取材山水,凝结了中国美学智慧。它来自自然,重峦叠嶂,鬼斧神工,自有雄奇秀美,气象万千之状,其美学意义与底蕴十分深广。画家为积累素材,多年来,他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一副单薄的身板,带着画夹登秦岭,越巴山,涉汉水,觅古盐道……以多年的刻苦实践探索,使其艺术功力由技入道,终于使自己的艺术造诣到达令艺术界瞩目的高度,早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其国画《长征路上》获得国家级银奖。
长征路上,五岭逶迤,连绵而来,气势夺人心魄。山间沟壑,白云丛生,如泉如流,如梦如幻。满布局的构图中又见空旷幽深。大面积黛青颜色泼染,大胆新颖,与远处的灰黑,形成强烈对比。青黛苍翠之中,点点雁阵,翩翩而飞,把高耸的群峰渲染得生机勃勃。再加上一条穿山而来的铁路线与山上高压线铁塔,于不经意间,凸显出红军走过的地方今昔变化。技法纯熟,眼前的小山衬托大山之景,大山只显山腰,山腰以上,一笔全无,而挺拔崔巍之势于无笔墨处在衬托与想象之中表现得酣畅淋漓。画幅左边气孔留白,白云贯涧而来,气韵飘逸飞动,画幅恢弘壮观,意蕴深邃。
欣赏阚荣成先生国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画屏人家》。该画取材竹溪“古八景”之一的“画屏烟雨”,它位于川、陕、鄂的秦巴山脉的褶皱深处,从东到西,依次有偏头山、云雾山、箱子岩、中峰寨、香炉观,延绵不断,是如画的天然屏嶂,再加上鄂西北特有的秋雾弥漫的天气,所以有“画屏烟雨”之说。《画屏人家》泼墨写意,浓墨重彩。点皴渲染,铁线勾勒,骨气纵横,有堂皇森然之美。瘦石嶙峋的山岩之上,苍松如盖,棵棵直立,挺拔有神。在奇崛的山脊之中,于松柏掩映之下有一户人家,飞檐高翘,白墙如素。向晚夕阳的黄晕的光芒透过中线的茫茫白雾,涂染在远处的悬岩峭壁之上,与铁青奇崛的山脊形成巨大的反差,古拙与淡远,奇崛与柔和奇妙的融为一体。布局沛然畅通,色彩饱满,于大起大合之中稳健从容,远离妍俗,极大地彰显作品解读的美学深度。
他的《画屏烟雨》图也是满布局,工笔写意。奇峰如削如斫,陡然矗立眼前,与人相对,气势灌顶而至,惊心动魄。飞泉如线,从天而至。观其画意境,我不禁想到我游香炉观时写的《吟剑匣峰》:“奇峰常被烟雾笼,/几处乌啼西忽东。/万重青山朝脚下,/长剑出鞘碧云中。”
阚荣成先生把鄂西北山水的精魂熔铸在尺幅的写意山水中,是秦巴山脉造就了他的画,同时他的画也成就了这方山水。
99年创作的《路上巴山》在县国庆五十周年书画展获奖,十堰日报发表,并荣获十堰市第十四届文艺精品奖。2000年创作的《巴山映月》在“武当神韵”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获佳作奖。同年创作的《巴山欲雨》、《春雨巴山》等作品分别在“北海杯”书画大赛、翰墨艺术世纪大展中获二等奖和创作奖。其中《春雨巴山》参加中国书画艺术大展,荣获精品奖,作品入编《中国客家书画集》。2005年创作的国画《大山的脊梁》参加十堰市工程建设杯书画展获二等奖。同年创作的国画《红岚青嶂十八峡》作为国际友好交流礼品,由十堰市委领导赠送给罗马尼亚克拉约瓦市副市长约尔达凯�萦林。
鉴于阚荣成先生在艺术界的影响,作品艺术高超,精湛完美,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收藏界有巨大的收藏价值,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决定将其简历和作品增补编入《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30名艺术家》一书。阚荣成先生以其不懈的努力,何其幸哉!
三
阚荣成先生,花甲有五,身板单薄,前额硕大,饱含沧桑和睿智,一双眼睛淡定自若。即使是热闹的场合,也十分安静悠然,这与他深厚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的。他以热忱而内敛的方式对待艺术事业,以本色质朴的文化态度追求水墨丹青的艺术境界,用生命智慧探索艺术真谛;他生于草莽,以其对艺术的天分与执着,奋起于草根之中,成就于大家之列,其人其作品都是让人十分感动的。
1978年,原郧阳地区文联邀请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周韶华、汤文选、油画家王居平、国画老师李甫等,到竹溪县举办首届美术培训班。阚荣成作为一名农民业余爱好者,有幸参加了培训。期间阚荣成陪同汤文选到洞沟河写生,得到了他的指路亲传。在李甫教授的指导下,阚荣成第一次在宣纸上用国画墨作画——《山区新貌》,是反映竹溪建设的四条屏山水画,荣获全县美术展一等奖。当装裱一新的四幅山水画陈列在展览大厅时,阚荣成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画的。从此,他暗下决心,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学画山水画。
1979年国庆30周年,阚荣成从别处借了一个大方桌,点着煤油灯,学习李可染的技法,创作了一幅《高路入云端》。此画参加国庆30周年湖北省美术展览,并被评为二等奖。据正好到武汉出差的陈达安主任介绍,当时他的画作与著名画家周韶华(原郧阳地区宣传部副部长)的山水画挂在一起。其欣喜鼓舞兴奋的程度可想而知,“发烧”情况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在参加丹江美术培训班时,又一次得到周韶华、汤文选、张军、陈立言等著名画家的亲自指导,受益非浅,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山水画基本功。
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凡事还有机缘,阚先生这样说,是因为他有幸遇到了得到了周韶华、汤文选等画坛巨擘的栽培提携;也说明他常怀一颗感恩的赤子之心。阚荣成先生说这番话,还有别样的体会,国画创作,首先要跟自己的心灵对话,要心有所动、心有所感、心有所悟,心中有丘壑,方能笔下有山水。这样的作品才能师法自然,浓淡相宜,布局天成,厚积薄发。师法古今,造化自然,继承传统,方随时代,这是阚先生的艺术总结。他说两宋的绘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明清以后的画主要反映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和情调,思想和艺术上跟不上两宋。先生的画继承了两宋写实的风格,反映生活,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近代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岩等画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现当代魏紫熙、周韶华、汤文选、张军等国画圣手几近嫡传。向古今学习,继承传统,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服务社会,是阚先生的艺术总结。
先生的这些体会乃是艺术创作的真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进入他国画艺术境界提供了门径。尤其是他的勤勉执着,纳于言敏于行,对艺术诚笃而虔诚的信念,使我们想到做人与艺术的真谛。先生平淡、质朴、勤恳为人,不追名利,将良好的人生状态作为生命价值目的。寄情山水,励志为画,虽处暮年,壮心不已,计划近几年内创作出十八里长峡、汇湾河(万江河)巨幅长卷,身处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名利物质、欲望之外的良好的生存状态,也是每个人期望达到的生命境界。在阚荣成先生的身上,平和沉静、风雅情怀的内涵与外延是不是得到了深切的诠释呢,如果说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的话,那么这就算是绘画之外关乎人生真谛的另外的一种境界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