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珠
南珠[25]
在世界珍珠市场,有一种珍珠以其光亮、耐久、均匀等特色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贵妇戴之,显得高贵;少女戴之,显得靓丽。她就是南珠。徐闻人民为了利用南珠,发展南珠,于1966年开始进行人工养殖,面积上扩大,质量上提高。至今,徐闻县年养殖面积达2万亩,年总产达14吨。大井村更是发展有力,年养殖面积约7000亩,年总产约5吨,无愧于自然,无愧于祖宗,无愧于世人,被誉为“中国珍珠第一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们养殖珍珠,始终都以质量为准绳,始终都以天然的南珠为标准,始终都以客户需求为己任,十分讲究养殖技术,养出的珍珠不负于南珠之美誉,养出的珍珠使南珠更显异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将大井的“养珠妹”一批又一批地引到其境,帮其养珠。如果说昔日的南珠享誉全球,通过的是产品的话,那么,南珠享誉全珠,通过的除了产品,还有技术——“南珠魂”。[25]
茶叶
徐闻县盛产的绿茶色泽翠绿光润,香味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徐闻县东部和北部山区因为阳光充足、云雾缭绕,全年有8至10个月的采茶期,早春茶比长江流域茶区早采摘30至70天,比华东、华中和云南的主产区早二个月,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徐闻县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在400多年前已有种茶制茶的技术和传统习惯。据林业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今徐闻县下桥镇石板岭山寮村就有一棵400多年树龄的茶树。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徐闻县已经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并有了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这主要是当时来徐闻地开垦的南洋归侨和广府、高凉一带的移民为喝泡绿茶的生活习惯所小量种植。到了60、70年代,农垦徐闻垦区开始大批量种茶,并发展到机械加工,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当时徐闻的茶叶已小有名气,此地生产的“雄鸥”、“勇士”牌茶叶,1990年就荣获全国首批绿色食品称号,并入选《中国茶经》等各种茶名录。次年,这里又被列为农业部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进入90年代后,徐闻地所生产的“雄鸥”、“勇士”牌茶叶,声誉鹊起,行情看好。连续6年获粤、桂、琼三省区农垦名茶评选第一名;1992年,雄鸥、勇士牌绿茶,经农业部推荐,荣幸地代表我国环保食品,随同李鹏同志出席了首届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展览;在1995年与1997年的中国农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茶会上,分别获银质奖;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茶类的无公害优质食品。[26]
鱼翅
徐闻出产的鱼翅为鱼翅中的佼佼者,它加工精细,质好味美,数量、质量曾一度“居全国沿海县的前茅”,引起世人的青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徐闻鱼翅主要供出口和作为特需品“上调北京,供接待外宾用”。它曾被选为国宴用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招待的宴席中就有徐闻鱼翅。[27]
剑麻
原产于墨西哥,因叶象利剑,故称剑麻。1901年由华侨引种,上世纪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在雷州半岛广为种植,60年代由科技工作者培育出了一种高产的品种,取名为东方红一号。湛江建成全国最大的剑麻基地,面积达8.7万亩。[28]
木菠萝
徐闻盛产木菠萝,又称苞萝,以南山镇包罗园村为最。它种植历史悠久,且品种优良,驰名南国,故誉为岭南果王。木菠萝是奇果,一是择地而生,过了广东雷州半岛南渡河以北,树可长但不结果。二是木菠萝只宜种在村中庭院,不宜种在僻野,可见其人气甚旺。[29]
徐闻良姜
徐闻良姜[30]
徐闻县共种植良姜4.6万多亩,占全国产量90%以上。其中龙塘镇生产的良姜质地最好,产量高达4000多公斤/亩,在东南亚市场上享有盛誉,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称。徐闻县良姜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及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徐闻县种植良姜的历史悠久,据《宋史》和《广东通志》、清《徐闻县志》所记载:徐闻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宫贡品。徐闻出产的良姜色泽金黄,气味馨香,含粉率高。在徐闻县东部可以随意看到在乱石边,山沟旁,或杂草旁都有成片大面积人工种植的良姜。[3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