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客家大围位于盛唐名相张九龄、抗日名将张发奎的家乡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素有“岭南第一围”之称,是始兴县是始兴县现今保存良好的200座左右的客家围楼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是中国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古代的雄浑朴实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客家民俗风情及近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宝贵的实物资源。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满堂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围始建于清道光年十三年(1833年),至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历时28年,占地面积达13544.96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大围由上、中、下三个小围楼连接构成,中间围楼高16.9米,另两座稍矮的围楼拱卫其前后,气势非凡,蔚为壮观。围楼中有栽花种树的大院4个,祠堂6个,议事厅17个,天井16个,水井四口,寝室、厨房、储粮间、杂务间、厕共有大小房间777间,具有“五大奇观”的建筑特色及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和易守难攻的特点。该围风水布局合理,内含“福、禄、寿、喜、财”五福文化,是观赏客家民居,祈愿五福临门的理想场所。
而且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散居在粤北连山、乳源各县的过山瑶同胞,有一种“跳王”的风俗。“跳王”又叫起歌堂,或称“调旺”,即一调就旺,越跳越旺盛的意思。实际上它是一种叩神还愿的仪式。瑶胞非常崇拜盘古王、唐王和狗头王,把他们奉为瑶族的祖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