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的特产以葵扇最出名,因而新会城有“葵城”的美称。新会产的蒲葵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园正,骨格细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加上工人在扇面绘图描画,使葵扇显得特别高雅实用。新会葵扇早已畅销国内外,光绪十八年(1892年)销售到俄、英、美、法、古巴、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等24个国家和地区。清末民初,新会葵扇的销售量每年达1.2亿柄。
葵扇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最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古称“梭扇”。约始于晋代。《广东新语》、《新会县志》载:“始于魏晋,盛兴明代”。清代咸丰年间,始创玻璃扇;同治年间创火画葵扇;辛亥革命前后,又创竹箨画扇。新会流传这样的说法:凡能望得见新会凌云塔的地方,长出的葵扇,葵柄的尖顶对正葵扇正中,否则是歪的;种出的新会大红柑,柑皮格外芳香,是正宗的陈皮;种出来的新会甜橙,底部有小圆圈,特别美味。新会葵扇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会葵扇有普通扇、玻璃扇和织扇三大类,几十个款式。普通扇是普通百姓扇风纳凉的工具。玻璃扇中的火画扇,轻巧、美观,至今已有140年以上的历史。1914年左右又创造了双面火画扇,这种扇更为雅致、大方。织扇,质地坚实,式样新颖,耐用而美观。梁启超曾以此种扇送给前清某遗老,大受赞赏。1913年,又创造出名贵的“竹箨画扇”,并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解放后,“三脊火画扇”曾三度获国家轻工部“白花奖”和“优质产品奖”。郭沫若1959年1月视察新会葵艺厂曾作诗赞曰:“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愈鬼斧,巧夺天工。”
时逢盛世,新会葵扇愈显珍贵。二零零六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新会葵扇亮相于国家博物馆。此前,新会传统葵艺,已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