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旅游产业链。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商丘接待国内外游客962.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总收入19.55亿元,同比增长12.4%。数字并不枯燥,这意味着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商丘旅游的丰收之年。
“2015年将是商丘的旅游创建年,经过前几年的沉淀积累,商丘旅游工作将在今年实现更大的跨越,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谈及旅游工作,市旅游局局长马索义信心满满。他说之所以将今年确定为旅游创建年,是因为在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和刚刚召开的商丘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丘旅游进入了发展的提档加速期。尤其是在旅游发展质量上,将通过加大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的创建力度,进一步壮大等级景区队伍,优化旅游饭店结构,推进旅行社创强争优,努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商丘古城是镶嵌在豫东大地的一颗明珠,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保留完好,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商丘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
从古至今,来商丘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难以胜数。记录商丘的古籍文献汗牛充栋,难以尽览,吟咏商丘的诗词歌赋穿珠含玉,辉映诗坛。在西汉,商丘的景区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三百里梁园盛极一时,影响百代。 “我们要在黄河故道打造一条136公里的绿色生态旅游长廊,让黄河故道成为休闲度假人群的一个旅游目的地。”马索义介绍,商丘前几年都是在一个个地打造、完善景区,然后再把各个景区成线形相连,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只有把点和线的工作全面做到位,然后才会水到渠成地形成“面”。
“看到市旅游部门的规划,正好我们田庙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也把生态旅游列入了今年的乡工作重点。”虞城县田庙乡乡长林文献介绍,结合实际,按照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布局,该乡制订了《黄河故道田庙万顷果园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发展规划》,“主果园景区”的南部和东部为“古大堤”保护区和观赏区,东南部为占地1000亩的“玫瑰园”,东部为占地1500亩的“薰衣草园”,东北部为5000亩水面的“水上乐园”,北部和西北部为3000亩的“黄河故道湿地”,计划通过招商引资的模式,把“黄河故道田庙万顷果园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打造成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的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使之成为周边游客节假日“休闲文化旅游”的好去处。
记者看到,按照规划,136公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沿黄河故道东西延伸,横跨虞城县、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梁园区、民权县等多个县区,中间将打造10个富有不同风格、特色的旅游村,因地制宜,一个村突出一个文化主题。比如,虞城县将依托木兰故里这块金字招牌打造“木兰寨”,在黄河故道开发一个主题村寨,这将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马索义介绍,这条绿色生态旅游长廊框架已经拉好,目前,黄河古道梁园区刘口乡天沐湖段和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段的旅游设施建设工作已经在开展;梁园区与安徽佳胜集团签订了26亿元的投资协议,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对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进行综合开发。今年,市旅游部门将组织沿线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去观摩,然后一步步打造景点,充实内容,最终形成一个叫得响的旅游线路。
不仅如此,开展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又是我市旅游部门的一个新亮点。2015年,我市确立两大产业集聚区、八大旅游园区:两大产业集聚区是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商丘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八大旅游园区包括王公庄乡村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商丘黄河故道现代农业产业园、睢阳区鑫广家庭农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宁陵万顷梨园生态旅游示范园、睢县北湖生态休闲度假区、黄河故道诺亚方舟康老养生度假区、闫庄新村休闲农庄、虞城褚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园。通过加大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我市将把农业、旅游、招商等一二三产业相融合,推动旅游产业新的发展,更为商丘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几树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三月,陌上花开,蝴蝶翩飞。如今,经过几年的努力,商丘黄河故道旅游景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春暖花开的时节,漫步故道,杨柳依依,空气怡人,美丽如画的风景留住了到此的每一个游人的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