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名人—朱汝珍

家乡区县: 清远市清城区

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27岁考取拔贡,以朝考一等钦点七品小京官,签分刑部江苏司行走,开始了仕途生涯。

他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少年时代,父亲早丧,家境清贫,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得富裕姻亲资助读书、赴考。在县学考取优廪生后,入读广雅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贡第一名、再于北京会考,得一等第十一名。光绪二十四年上京朝考之后获得钦点,授职衔“七品小京官”,旋升刑部六品主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诰南书房行走、奏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被选派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法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 后回国。

宣统元年(1909年)为了拟定「商业法」,奉派往中国各地商埠调查现代商业操作习惯,提交长达数十万言的调查报告。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举办第一次法官招聘考试,委派往贵州出任主考。1931年7月、1933年7月和1935年4月,清远县前后发生了屡次重大洪涝灾害。朱汝珍以家乡平易近众疾苦为念,不顾年逾花甲的高龄,亲自联络于香港同胞和社团中间,构造施助,救济家乡平易近众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另外,1935年清远建平易近众教诲馆;1940年清远县筹办带高中的县立中学;1940年香港清远同乡帮忙社筹办同乡后辈义学等。都得到清远公会的热忱关怀和救济。这些善举,具体记录在平易近国《清远县志》或香港清远公会会刊。

朱汝珍乐善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编撰有《藏霞集》并赠给清远县民众教育馆一批书籍和设备。又先后担任《清远县志》和《阳山县志》的总纂。为清远战时平民医院和县立中学募捐药品和资金;为香港清远同乡协助社的子弟义学提供常年经费援助;

他善诗文,著有《词林辑略》(附词林姓氏韵编)、《本纪圣训》、《中外刑法比较》,以及乡试、会试、廷试的立论七篇以及飞来寺石刻《爱山亭记》等,惜大多散失。他的书法,师出名家,具有王、柳、欧风格,并有创新,自成一家,尤其是楷书,端正圆润、遒劲清秀,深受国内外称许。他常代人书写招牌、条幅、中堂等,要礼金价颇高。在南洋、港澳、飞霞洞、飞来寺等地,均存其遗墨。县博物馆内,收藏有他的楷书“清远公会”题额手迹。但署款从不写“民国”二字,他曾对人说:“决不吃民国饭。”

为了纪念清朝末代榜眼、爱国爱乡的大才子朱汝珍,创建了朱汝珍公园铜像,广东清远市政府在清城区横荷广清高速公路出口对面兴建了朱汝珍公园,并在公园内修建了巨幅朱汝珍铜像。朱汝珍公园占地23194.3平方米,项目投资1228万元。公园内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雕塑、八骏雕塑、朱汝珍塑像、景观小品和主要景区的文化墙浮雕等园林景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游憩环境。市民既可欣赏末代榜眼雕像,沉醉于古典园林之美,又可感受清远的人文魅力。

朱汝珍写得一手好诗文,又擅长书法艺术,行书疏淡和平,娴静爽利,有晋唐遗风。 朱汝珍书法作品
(29张),他知道刘春霖、商衍鎏、张启后也有书画作品,便将四人的作品配成一套,名为“四屏”,成
为当时极享盛名的书画作品。参与创定《大清商律草案》、《大清民法草案》及纂修《德宗景皇帝实录》,著有《词林辑略》(附词林姓氏韵编)、《本纪圣训》、《中外刑法比较》,以及乡试、会试、廷试的立论七篇以及飞来寺石刻《爱山亭记》等,惜大多散失。他关心家乡文化事业,先后于民国4年、民国23年和26年,编纂有《藏霞集》,受聘总纂了《清远县志》和《阳山县志》。

杨MM(2014-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