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水的文化

家乡区县: 浙江省永嘉县

水,是楠溪江的灵魂,“水文化”是“山水永嘉”的重要内涵……
北宋时,温州长官杨蟠在一首诗里这样描写楠溪江山水与古村落的亲密:“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吉祥之地,山水之居。智山乐水的楠溪江古人自然是做足了水文章,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水文化遗产。
始建于五代末年的岩头古村是楠溪江惟一一座以综合水利设施来规划布局的古村。它规划严谨和谐,布局整齐科学。古水利设施从五涑鸟双浚头的堰坝开始,止于丽水湖,中有镇南湖、智水湖、右军池、进宦湖等等。因水而生的“金山十景”曾让文人墨客吟唱不止,更是今人的依稀梦境。《金山十景·水亭秋月》诗云:“绕栏银浪涌层霄,倒影苍茫映碧寥;烂醉不妨亭上卧,清光相伴到来朝。”当年胜景,仿佛历历眼前。
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念望对古村落颇有研究,他说,岩头古村里的湖、岛、堤、桥和水边的花木等等构成古时金山十景,内容丰富,景观多变,其中水亭秋月、琴屿闻莺、丽桥观荷、长堤春晓、清沼赏鱼等著名景致如加以深入挖掘开发,将更加亮丽。
有人认捐40万巨资修复水亭祠,琴山戏院轰然被拆,有人要给领导做一碗稀饭红枣,希望水文化旅游“早日红火”……
挖掘水文化,丰富文化楠溪江内涵,重建岩头古村落水利设施,再现“金山十景”,这原本就是楠溪江文化游的一出大戏,而这出大戏却因一座戏院而迟迟没能“开演”。
在丽水湖边,琴山戏院7间5层高的现代楼房挡住了南崖在丽水湖中的倒影。“拆除琴山戏院!”无论是建设部、水利部的专家还是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各级领导以及开明村民发出了共同的呼声。
可是,作为河一、河二、河三村共同财产的琴山戏院曾一度是人们的骄傲,“拆琴山戏院,就是败家!”有的人还担心,深层次开发水文化,丽水湖还没有一个停车场和入口,要建停车场和入口,就要拆除位于景点黄金地段的楼房;更何况,精华所在的水亭祠的修复需要巨资……水文化真的没戏吗?
在现场会上,葛益平县长动情地说:“乡亲们,如果不搞水文化建设,不但不会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而且乡亲们在今后的旅游市场中要失财的呀……”他讲周庄、诸葛村的故事,也讲芙蓉和苍坡的故事,他更讲龙瀑仙洞从160万增值到现在1500万的故事。有村民当场表示支持拆琴山戏院。各级领导一齐行动起来,一户一户劝说,一人一人解释,村民们终于同意拆除戏院了。村民金可燕说:“那十几天,领导可真苦啊。”更加可喜的事情接踵而来:河一、河二、河三、岩头四村也就拆除琴山戏院后达成协议,共同成立旅游开发股份公司;“东宗”旁的溜冰场、仓库被顺利拆除,开辟成丽水湖入口和停车场;温州一家房地产公司为恢复水亭祠捐资40万元……村民金仙凑说:“水亭祠恢复,老太都在笑呢!竣工时,我要烧一碗稀饭红枣给领导吃,希望丽水湖的水文化旅游早日红火!”
取什么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开发、保护好,使其成为楠溪江的新亮点。
葛益平县长说,周庄、诸葛村等古村落里有水,但那是池水,不活的。对比之下,我们有优势,楠溪江古村落里的水文化是“文化楠溪江”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要按照“水利与旅游一体,保护与利用结合”的思路,深入挖掘楠溪江历史文化,在保护好丽水湖历史现场与乡村园林原貌的前提下,做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古今结合,推出楠溪江乡村水文化游,在恢复“金山十景”的基础上,再营造“曲水流觞”、“芙蓉入水”、“水车沁田”、“荷塘月色”等新丽水八景。

连日来,水亭祠的清淤工作通宵达旦,琴山戏院将很快从丽水湖边消失,村民们的开发与保护热情日益高涨。一次,一个村民因拔了四株路边的小树,结果被罚放两场电影,罚款4000元用于绿化建设!这罚款数额是大了点,处理是重了点,但村民们都说:“不这样不足以引以为戒!”
这几天,不少人已欣喜地开始为乡村水文化命名了:有的认为取名浙南“都江堰”才气魄,有的认为取“丽水金山”有诗意……葛益平县长说:“也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心开发保护好,使其成为楠溪江旅游的新亮点。”

朱慧慧(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