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禅寺

家乡区县: 九江市修水县

兜率禅寺位于修水县西部腹地渣津镇龙安山东麓,距集镇3公里。既是佛教传播修水最早,也是中国禅宗五宗七派之一的黄龙宗重要弘法道场。当今又是规模宏伟名重丛林的全省重点寺院。
早在隋开皇年间(公元589年前),艾县治所设在龙岗坪时就已开始建寺。当时叫龙峰山兜率院,简称龙峰院(龙山院、兜率寺)。旧《豫章志》载:“龙峰山草木郁茂,峰峦参差,状如九华,自麓绝溪而北有蜿蜒之势,下有龙峰院”。唐咸通年间(860—873)黄龙寺开山祖师超慧大师的门人肇宗来兜率寺说法,道场开始兴盛。北宋初年(960年后)成为黄龙宗重要弘法道场,进入鼎盛时期。从悦禅师得法于黄龙宗始祖慧南传法弟子宝峰克文,从长沙鹿山寺来住持兜率禅寺,仿照“黄龙三关”,新创“兜率三关”勘验学法者。当时宗风远振,名重丛林。时任洪州转运使,后为朝廷宰相的著名居士张商英至其门下受法,接护禅灯,建问法亭,后著有《护法论》,以相公禅名重京华。继从悦者有诗僧慧洪,被黄庭坚誉为“本色道人”的慧照,还有慧宣、端原等相继住持到南宋。元代有我国旅日弘法高僧一山一宁著名弟子龙山德见来华礼祖参学,先在余杭天童寺,庐山东林寺参禅。后溯修江而上,在修水20年,住持兜率寺17年之久,因元末战乱才返回日本。明代有天然、永寿、斯洪等极力护寺。清康熙十二年(1637)全国著名高僧木陈道忞入室弟子,“平阳国师”蛤庵本圆入主该寺,重又进入清代鼎盛时期。曾受到皇上嘉奖,有御赐藏金如意,千佛袈裟,宝幢法帔等宝物。民国初年修水县佛教协会会长鼎新禅师统领全县4所大寺院,而多数时间住持兜率禅寺,香火一直兴盛。
兜率禅寺于宋开宝中(965)僧契何修。天圣中(1028)黄龙僧可亲、可继鼎力重建。至北宋中期已具相当规模。曾巩的《兜率院记》称:“百里之县为其徒者少几千人,多至万以上”;“兜率院在治之西十里,其徒尤相悉力以侈之者也”;“殿舍中严、斋宫、宿庐、庖偪之房布列两序,厩圉囷仓以固以密,资所以奉养之物,无一而外求。”为修水六大禅院之一。明洪武十三年(1380)名惠天然重建。清代建筑颇广,有东西两序,一进几重,相传乾隆皇帝曾到访过兜率寺,题有“大雄宝殿”匾额。民国三十二年(1943)有和尚2人,田租200余担。建有新丰大宗佛堂、鼎复山庄等。
兜率寺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宋代邑人黄庠,金紫光禄大夫徐禧,大文学家曾巩,清代翰林院学士、《明史》编修毛奇龄,均为兜率禅寺写过碑记文章。高僧大德和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许多优美而富于禅意的语录、诗谒和赞颂龙安山兜率寺的词赋、匾额代代相传。龙安山自然风景优美,既是有名的宗教胜地,共有三座寺庙,古树、奇石、怪洞等40多处,又是一座地形险要的山寨,有山林5000余亩。宋代黄庭坚的少年同学黄介(字几复),在岭南为官时家居,为抵抗北兵战死在龙安寨,其事迹《宋史》有载。元末那原立(千户职)为保地方平安,组织团练在寨上坚守20年,至今关卡城堡遗迹尤存。兜率寺附近有和尚墓塔50余座。寺前三眼桥、仙人桥、香花桥(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千年古桥。油盐井、九龙泉更具神秘色彩。还有“许真君捉孽龙”的试剑石,成为千古名胜。
2002年洞云宗的传人,传开老法师弟子释法照禅师发大乘菩萨之心,怀中兴祖庭之志,慕名来到该寺,重建兜率禅寺。已投入资金一亿多元,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文殊殿、禅堂、方丈室、藏经楼、客堂、大寮等,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计划在恢复原有规模的同时,逐步扩展到龙安山全境。修筑登山公路、天池、开发石洞、修建宝塔、亭园,创办慈善事业等。县政府已拨款修建渣津至寺院水泥公路。兜率禅寺将建设成为湘、鄂、赣毗邻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宗教与旅游相结合的佛教寺院。将成为修水旅游事业一大游览胜地。

朱宇欣(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