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地名由来

家乡区县: 南乐县

夏为兖州(华夏九州之一,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地址位于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

西晋置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南乐旧志与新志,皆言此县寻废。晋置废昌乐县时间和何以置废匆匆,其因不祥。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

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名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城关镇 城关镇原为五代王彦章驻兵营地。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乐县治迁此。筑土城,周长6华里又130步。明嘉靖年间易砖城。昔日城内有七龙庙,八虎街,十二牌坊,八大槐诸景。
岳 固 在县城北1公里,该村西南,旧有水潭,深数丈.四时清澈,因属元代处士傅西溪所有,故曰“傅潭”。“傅潭秋月”为南乐八景之一。今傅潭酒、岳固酒皆以此命名。
璨 固 在城关西南有赵、丁、李、张四璨固。“璨”在全国城镇乡村名称中未见用此字者,是罕见的稀有字。首先用此字者是元朝隐士张淳。张淳,字梦山,他学问渊博,不做官,著书立说,有《梦山文集》。“梦山三峰”为南乐八景之一。
元 村 为元村镇政府驻地,距县城西12.5公里。该村镇形成于北魏时期,原为鲜卑族拓跋氏居住之处。孝文帝改拓跋氏为汉姓元氏,故名元村。

谷 村 出自复姓谷那氏。谷那氏祖居此地,唐初有谷那律,其子孙改复姓为单姓,故名谷村。

 

Crystal_JI(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