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这块与威宁、赫章并称“威赫,去不得”的土地,因为贫穷与落后,令人望而却步,而今天,纳雍已旧貌换新颜。把纳雍县三个时期的粮食总产量稍作对比,就可以看到科技为纳雍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6万吨;
197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995万吨;
199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0.1万吨。
从不足4万吨到12万吨多,再到20多万吨,粮食产量真实反映了纳雍科技事业向前迈进的每一步;每一个增加的数字上,都凝聚着纳雍科技工作者辛勤的汗水。
1956年,党中央吹响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角,纳雍掀起了科学技术革命的热潮,1961年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遗憾的是,协会并未开展实际工作。纳雍人民对科学的理解依然只是停留在字面上。
两年后,县农业局成立了科技小组,在传统农业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种、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革新。随后推广了“川大粳”等一系列优良品种,还针对不同土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传统的耕作制度作了改革,于是在田间地头,风中雨中,只见身着中山服的农业科技人员,时而向青年农民传授耕作技术,时而苦口婆心地向老农介绍使用化肥的方法和好处……
尽管如此,农民对新技术不理不睬,把化肥白白扔掉的事时有发生。虽然,纳雍农业技术的改革举步维艰,但毕竟在前进着,通过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给纳雍农业注入了生机,使纳雍农业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1972年,纳雍设置了科技局,扩大了对农业科技的宣传力度,加上敢为人先者大胆尝试,人们对农业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以后两年间,全县各区、公社、大队、小队共成立了科技小组3000多个。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县委于1976年成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农机研究所。
有默默耕耘的春天,才会有硕果累累的金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科技工作者先后培育出粳稻、玉米、小麦等杂交良种,对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改良中低产土地20多万亩,引进优良品种几十个,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使全县粮食总产量高速递增。初尝甜头的农民们终于发现,科学技术是摆脱贫困步入富裕小康的终南捷径。
到1986年,纳雍先后建立了农技站、农科站、畜牧站等十几个科技服务机构。1992年,县乡两级政府分别配备了科技副县长和科技副乡(镇)长,1995年,村级配备了科技村委副主任。科技在广大农村生根发芽、四处开花,科技工作者切实感受到“物有所值、学有所用”,能够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科技春天已经到来。在具体工作中,凡是群众遇到困难,总是随请随到,热情对待,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
八十年代后期,烤烟成了纳雍经济的支柱产业。年前年后的烤烟苗床地边,科技人员在为烟农讲述烤烟的科技知识和指导烟农整理苗床;打顶抹权时,烤烟地里留下了科技工作者的足迹;烤烟房里科技人员在指导和动手帮助改建烟房。
社会不断进步,对烟叶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三化”种植、“四无”管理、地膜覆盖、三段烘烤、半株式烘烤、远红外涂料烘烤以及Qp一1型火管平走式烘烤等技术一套套地引进、推广,大大地提高了烤烟的产量和质量,每年为县财政增加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收入。种植烤烟,成了纳雍县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许多烟农虽然识字不多,但讲起烤烟技术却头头是道。纳雍农业科技在浴风沫雨几十年之后,业已长成一棵大树。它的根深深地扎进乌蒙山深厚的泥土中,扎进广大农民的心里。在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纳雍农业科技这株大树将结出累累硕果。
在种植业方面普遍推广科学技术的同时,纳雍科技并未忽略其他行业的发展。畜牧业方面,推广了牛的品种改良、家禽孵化,稻田养鱼等技术,与之相对应的疫病防治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林业生产、食用菌栽培、水利气象等方面,都在不断引进适用的新技术,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6年,县粮食局立项研制新型粮油零售机的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同意后,科研人员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辛勤努力,1979年,“STM一7910型”电子粮油零售机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当年,获得毕节地区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0年,县科委、人行合作研制而成的NH78凭证自动传送器获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不但在本地区内得以推广,而且还被外省引进使用。
服装厂、皮鞋厂开发生产的产品先后获得行署、地区轻工局及省轻工局奖励。粮食局腐竹厂生产的杜鹃牌腐竹,分别获省粮食厅产品优胜奖和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来,纳雍共获省、地科技成果奖55项,引进推广科技成果21项,为繁荣纳雍经济作出了贡献。
1998年3月,朱镕基总理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纳雍也提出了“科教兴纳”的战略目标。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后,科技工作者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到1999年6月,全县各类科技人员已达5224人。这是生机勃勃、才华横溢酌一群人。
纳雍科技革命的道路是坎坷曲折的。但全县的科技工作者凭着不屈不挠的斗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下面一组数字的对比显示着纳雍近五十年来创下的光辉业绩。这辉煌业绩中同样有科技工作者的一份辛劳。
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05.04万元;
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880万元;
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9397万元。
在共和国风风雨雨的五十年中,纳雍科技凭借自身无坚不摧的意志力,不断地奔涌、冲击,终于冲出了峡谷,向着科技兴纳的宏伟目标,向着广阔壮丽的未来,一路向前,向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