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此于青海湖,隶属于上饶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鄱阳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多。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鄱阳湖(pó yáng hú ),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鄱湖人余亚飞诗称:“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鄱阳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土地肥沃,候鸟翱翔,牛羊徜徉,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鄱阳湖(英文P'o—yang Lake),鄱阳湖在古代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扬澜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
一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
二为“扬澜湖”,是由一些亲身经历过鄱阳湖风涛险恶的人命名,李纲《彭蠡》诗:“世传扬澜并左
鄱阳湖蠡,无风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扬澜》诗:“彭蠡古来险,汤汤贯侯卫。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传闻五月交,兹时一阴至。飓风生海隅,馀力千里噎。万窍争怒号,惊涛得狂势。”
三为“宫亭湖”,原来专指星子县东南鄱阳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宫亭庙而得名,后来逐泛指鄱阳湖的全部。
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长期发展下,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枭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阳县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湖体特征
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km,东西宽50~70km,北部狭窄处仅5~15km。在平水位(14~15m)时湖水面积为3,150k㎡,高水位(20m)时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而钉螺又能寄存血吸虫。
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km,宽3~5km,最窄处约2.8km。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km,最宽处达74km。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
鄱阳湖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该湖区秋冬季节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响,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到第二年仲春,鄱阳湖则进入枯水期,形成“碧野无垠接天云”的广阔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小湖泊连接,成为北方候鸟迁徙越冬的最佳之地。这个季节芦花飞舞藜蒿飘香(藜蒿是鄱阳湖的天然特产,是江西人喜爱的美食佳品)。有一首《西江月· 冬入鄱阳湖》(左河水)词云:“水退寒来洲起, 沼成浪静冰封。 绿毡百里染霞中,怀抱几盘彩镜。 轻步藜蒿沙地,鹤鹅溅起无踪。微风飘近卖鱼声, 圆我佳肴旧梦。”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
每当南方梅雨时节到来,鄱阳湖在夏季的丰水期里,9个湖泊融为一体,使滔滔鄱阳湖水犹如大海一般壮美,渔业产品也十分丰富,河豚则是其特有的一种美味佳品。河豚对于不会烹调的人来说,则是一道有剧毒的菜,故有“舍命吃河豚”之说。中华诗词文库(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8月版)收录左河水词《渔歌子》曰:“渔民悠荡彩云间,顿顿佳肴作便餐。游万水,赏千山,丝网一拉鱼满舢。”但进入21世纪,鄱阳湖的渔业资源有明显的减退之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