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窝烧饼”以发酵白面配葱花及花椒面油、夜糖、芝麻等用锯沫烤制而成,皮焦里软,咸甜适口,系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与外地产品不同。分三层,味道各异。城乡皆有出售。近几年来出现糖馅、肉馅烧饼上市,颇受欢迎。
之所以叫“鸡窝烧饼”,指的是用来烤烧饼的炉子,形状圆圆的像只鸡窝。炉子的制造是有讲究的,先要将一口破旧铁锅倒扣下来,上面要附三五层纸,然后在纸上糊约一寸厚的红泥。这样,整个形状就俨然一个鸡窝。将生面制好的烧饼坯贴在那倒扣的锅里,用下面的火炉子烘烤,烤熟后就是鸡窝烧饼。值得一提的是铁锅上面那几层纸,铁锅烧热后,上面的那几层纸就会变成灰,没有这层灰,熟了的烧饼就会揭不下来。制作烧饼的整个过程叫做“打烧饼”,包括发面、揉面、制坯和烘烤四道工序。发面和揉面颇有讲究,面发的好坏有两点关键,一是用碱,碱过大做出的烧饼就会少了那种麦香味儿,碱太小烧饼在烘烤的过程中容易糊;二是用水,一年四季须使用温度不同的水,冬季用烫手的水,夏季用凉水,春秋两季用温水。用碱的多少和水温全靠师傅凭经验掌握,不使用任何量具或温度计。烧饼的口感和味道在相当程度上是在这两道工序里酝酿的。制坯时讲究烧饼的大小、厚薄均匀,挤边、掐边或用刀利边时四周的花瓣要大小一致、图案清晰,还要把花椒茴香面、盐和饴糖揉合其中,最后粘上芝麻。烘烤须使用木炭而绝不是煤炭,并且严格控制炉火的大小,这样烤出的烧饼才会色泽黄中透红,外焦里嫩,咬一口焦得喳喳有声、嫩的柔软如棉,饼瓤又煊又软,口感既酥脆又筋道,咸甜适口,鲜香四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