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花园广场”、“世纪天成”、“万达广场”……层出不穷的新地名,让生于斯长于斯的龙岩人都不禁感叹,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实在太快了!不由令人想起那些渐行渐远的充满田园诗意的地名:韭菜园、橄榄岭、蜈蚣山、十八堂……短短几十年,早已沧海桑田,变幻万千,尤其是我童年时期生活的那条长长的巷子——五彩巷,更是如此!
那时候,五彩巷叫“牛屎巷”。 一条巷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天壤之别的名字呢?
听爸爸说:原来的龙岩城区很小,只有一条街——中山街。以龙津河为界,过河就是乡村了。每天清晨,河那边的农民们会赶着牛,淌过龙津河、穿过巷子,转过中山街,沿着现在的九一路,将牛群赶往北郊的青草盂放养。傍晚时分,才又赶着牛群返回。当成群的牛经过这条巷子时,会留下大量的牛屎。这时候,会有一些孩子,提着土箕,将牛屎捡回家去,这可是上好的肥料啊!因此,人们就称这条巷子为牛屎巷。
我家在巷子的尽头,面临龙津河。虽然在我懂事之后,牛群穿巷而过的场面已不复存在,令人生畏的遍地牛屎也渐渐少了,但小巷依然肮脏破旧,两旁是低矮拥挤的房屋。雨季来临的时候,屋外大雨滂沱,屋内小雨滴答,巷道水流成河,让人愁肠百结。即使是阳光泛滥的夏天,很多房子也是窗外阳光明媚,窗内一片昏暗。
那时因为父母是“公家人”, 有一份虽然很低却稳定的收入。我们家住着公家的房子,每个月都能吃上几餐肉改善生活,这让巷子里的同龄孩子颇为羡慕。他们住在阴暗的房子里,每天只能咸菜配饭。偶尔有加点花生米配饭,就是他们最为开心的事了。
当时,即使是在巷口开杂货店的炳根叔,也要起早贪黑地忙碌,才能勉强地养活一家老小,更别说踩三轮车的阿旺叔,修自行车的林二哥,还有裁缝阿香,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时光流转。几年后就轮到我们羡慕他们了。“忽如一夜春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龙岩城区不断向外扩展。原来龙津河对岸的稻田、菜地渐渐被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偏僻的陋巷迅速成为龙岩城最繁华的地段,牛屎巷成了一个集服装、小商品为一体的市场,寸土寸金。巷子里的居民们纷纷将房子改建成店面,或者出租或者自己当老板,大家都忙得欢欣鼓舞。
悠长的巷子依旧低矮,却商铺林立。整条巷子充斥着五颜六色的服装、鞋帽,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远远望去,宛若一条色彩斑斓的涌动的河流。
巷子里的人们有一天突然意识到,牛屎巷这个名字太难听了,不符合当代人的品味,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牛屎”的龙岩方言谐音,将这条巷改了一个贴切的名字:五彩巷。
而那时,我居住的生活小区却要拆迁,准备建成当时龙岩城最高的带电梯的商业大楼。搬家时是依依不舍的,我真羡慕那些巷子里的原住居民,哪怕只拥有一间低矮破旧的房子,也可以把日子过得殷实。阿旺叔早已不踩三轮车了,他和老伴,在自家院子里开了间服装店,经营得红红火火;忙碌了一辈子的炳根叔把在巷口的杂货店重新装修过,租出去,让自己过上了有钱有闲的生活;修单车的林二哥也把他的修车铺连着屋后那排原本废弃的破房子,改建成简易的旅社,当上了旅社老板,就连裁缝阿香也开起了自己的成衣店……
巷子里的人们,借着时代的发展,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自己的聪明和勤劳,很快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十几年后,随着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五彩巷的服装、小商品市场地位渐渐被取代了。随着声势浩大的中山街改造工程,五彩巷被彻底翻新重组。老邻居们也纷纷搬出了逼仄的巷子,搬进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的高楼大厦。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规划的街道代替了当初的五彩巷。
和龙岩城的许多老地名一样,五彩巷逐渐被新建成的小区名字所代替。只是每次走在这条叫中山街二期附街的街道上时,望着那宽敞、干净的水泥街面,整齐豪华的两边店面,我再也无法找到五彩巷过去岁月的痕迹,心里有过失落,但很快又雀跃起来——五彩巷的变迁,不正是祖国六十年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吗?
五彩巷,它会如自己的名字一样,将五彩斑斓的记忆,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见证着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senayon_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04755904.html
❤词条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8846.htm
❤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261510469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