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张云逸

家乡区县: 海南省文昌市

      张云逸(1892——1974),男,汉族,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别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7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892年8月10日,张云逸出生于文昌县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幼时取名运镒,字胜之,乳名益友,参加革命后,才改名云逸。 1908年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招生,张云逸前往广州报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他同进步学生一起暗中传阅革命书刊,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步成长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危的青年爱国者。
1909年10月,他与同班的几位爱国青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献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夏天,张云逸与十多名同盟会会员离开陆军小学投身辛亥革命。他从广州到达香港后,积极参加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期间,他奉命培训一批准备参加起义的革命志士,教他们练习射击、投弹、刺杀以及利用地形、地物作战等基本军事知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10月中旬,张云逸所在的革命军,同其他起义军一起,相继向广州进逼,并参与攻击两广总督府之役。战斗中,他担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负责为大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在革命声势的威慑下,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被迫同意脱离清政府独立。随后,湖南、陕西、云南等十多个省也先后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反动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张云逸所投身的民主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912年春,经民国政府选派,张云逸进入广州虎门陆军速成学校学习。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张云逸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揭阳县长、旅长,参加过反袁世凯、讨龙济光、伐陈炯明的斗争,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支持者。
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1923年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1924年到粤军许崇智部任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参谋长,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所辖军队统编为国民革命军,张云逸成为国民革命军中响当当的人物。192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张云逸随军北上。由于他能参善谋,先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处长。

灵活的胖子(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