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鲜为人知的北京特产

家乡区县: 北京西城区

1、景泰蓝

中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春秋时已有此技术,到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最为精美而著名,故称“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宿命“珐蓝”,有称“嵌珐琅”。它采用铜质胎型,在铜胎上用细扁铜丝做线条,捏出各种图案花纹,经过烧制、磨平、镀金等工序,制成精美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2、金漆镶嵌

金漆镶嵌是一种汉族漆器艺术珍品,向来为皇家所用。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等装饰技法。清王朝灭亡后,这门原本主要为宫廷服务的漆器工艺流向民间。现在在北京潘家园等古董家具店还可以看到。

3、宫灯

北京宫灯,是北京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中国民间风俗“上元灯节”,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真是“灯市千光照,花焰万枝开”。节日用的是红纱灯,此外,北京主要生产一种绢画灯,具有强烈的宫廷色彩。无论是宫灯还是纱灯,过去多为宫廷使用。

4、刻瓷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艺术,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5、捏面人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它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面塑的形象多事传统戏剧、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面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纸,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7、空竹

空竹又称抖空竹,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汉族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流行于中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它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也有称之谓“天皇皇”,包括另一种类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倒置着转的叫“地皇皇”。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徐雨慈(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