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如下编辑天宫山规模
早在唐代天宫山上已经建有寺庙,至清代时香火已经很鼎盛。近年来天宫山寺观建筑不断完臻,山下建有山门,入山门后依次有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王殿以及观慧楼、佛堂、缘梦精舍、宾馆等,这群寺观建筑深嵌于方圆3.2平方公里的山间,为山景增添不少秀色。
天宫山自然风光神奇秀丽,在山中可观云海、奇峰、泉瀑以及晨曦、夕阳、岚雾等景像,令人流连忘返。
历史沿革
天宫山位于新罗区雁石镇与江山乡交界处,属花岗岩地貌,巨石叠垒,深谷悬崖,飞瀑流泉,姿态万千,是闽西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自唐建寺以来,天宫山历经废兴,香火不绝,在闽粤赣边以及海内外有一定影响。
天宫山云海
2天宫山传说编辑
古老传说 还未到天宫山,一个在当地流传不衰的古老传说,已经给它染上了神秘的色彩。相传,从前,一个穷苦的挖蕨人在天宫山附近,见到观音菩萨现身云端,下跪礼拜,祈祷说:“观音菩萨在上,如保佑弟子今后挖一斤蕨能洗出三斤粉,就为菩萨于此筑宫建庙。”后来,此挖蕨人果然获得观音菩萨的庇护,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因此,他首先捐款,邀集乡人筹建天宫山宫庙以祈庇护乡邻。此时,两个外来财主(一个浙江的,一个江西的)寻找宝地,先后来到天宫山,看中这个地方,想在此建陵,先后埋下一个铜钱、一支发钗为记,便回家了。不久,两财主循记同争宝地,将官司打到了汀州府。县令问他们有何证据,他们一个说在此地埋下铜钱,一个说插下发钗。县令说口说无凭,叫他们挖出来。结果一挖,发钗正好插在铜钱的眼上。县令官委决不下时,挖蕨人带一帮乡亲来向州官禀明原由。于是,县令判道,天下为公,此为大理,挖蕨人所举实为千村万户安康计也,故此地归属挖蕨人建寺之用。就这样,天宫山庙宇在善男信女虔诚努力下,拔地而起。(山顶的看守人老张口录)
3著名景点编辑
历史圣地
天宫山圆通禅寺[1]
圆通禅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东北部天宫山。天宫山又名天公山,海拔一千五百九十四米,方.五点二平方公里。
据《图纪》、《福建通志》记载“此山常有白云覆之,每阴晦则闻箫鼓声”,当地也有“天公打乐鼓,回响在山麓”的民谚,山名即由此而得,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历代僧众在此弘扬佛法,广结善缘,天公山历来以神奇雄峻、清净庄严被列为闽西地区的游览胜地和最大的佛教道场。
相传唐初此处始聚人为寨,后建观音庵。于清朝中叶,南海普陀山的法师到此住持将“观音庵”改为“圆通禅寺”,从此寺名一直承传下来。后因战乱,圆通禅寺的钟声又中断了好些年,一九四九年后,圆通禅寺住持普光法师,当时香火旺盛,信徒渐多,普光法师集资修建了大悲殿和慈云楼。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寺院尽遭破坏,僧众被驱,圆通禅寺同样罹难。
至此,圆通禅寺已有了一千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佛教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光胜法师在地方政府和佛教界人士的恳求下,由福建省佛教协会调来此间,他看到圆通寺残垣断壁,满目荒凉,感慨万千!发愿重修。经过十七年的奔波募资,终于建成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藏经阁、方丈室、禅堂、罗汉堂、大悲殿、齐堂、僧寮、玉佛殿、客房、居士楼、地藏殿、海会塔,总建筑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另外新建一条整个寺院四外相通的“日月回廊”,全长八百五十米。这是圆通禅寺的一个特色,这种建筑为省内外寺院所罕见。与此同时,全寺各个殿堂装塑了精美的佛像,购置了各种法器。如今,圆通禅寺已真正成为一座布局整齐,设施完惫,面貌一新,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并于一九九八年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了隆重的佛像开光法会。
圆通禅寺历来注重收藏、保管各种历史文物,该寺藏经阁收藏有北京版和香港版《大藏经》共二百多册,其它的经书、典籍一万八千多卷(套);阁中佛龛供一尊从缅甸迎回的玉卧佛。大雄宝殿里三尊三世大佛像分别高五米和四.六米,神态庄严,造型宏伟。罗汉堂里供奉着五百尊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形象各异的贴金罗汉像,这些佛像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大悲殿里的藻井,仿明朝旧制,全部用木结构,雕龙描凤的图案以小方块木头接榫而成,不用一枚铁钉;还有大雄宝殿大门的红木雕刻制作等均为闽西地区仿古建筑之最。
此外,圆通禅寺还收藏有著名佛学家、作家、书画家的一批书画、文学作品。
现任方丈光胜法师,福建漳平市人,现任监院普耀法师,江西人。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天宫山作为闽西著名的佛教圣地,有史为证,早在唐初即已建刹,居住僧尼,供奉观音菩萨,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普陀山法师曾在此创寺传教,弘扬佛学。
梵天仙境 沿着灵鹫岭两公里长的石阶小道,一步一阶,登山朝圣,犹如从尘世通往梵天仙境。 灵鹫岭,在天宫山主峰南侧,蜿蜒盘旋二十四弯,铺设二千余个石阶,引游人上山,直达山上圆通寺。一年四季,常常云雾缭绕,“之”字形石阶古道如盘龙,似飘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行其中,举足踏云,飘然若仙,似要凌空而去,真是“出凡尘喧嚣之外,入虚无缥缈之间”。
攀上灵鹫岭,圆通寺就坐落在一块小盆地上,庄严肃穆,别具一格。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政府的支持和信众的赞助,圆通寺已重振胜地,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大悲殿、观慧楼、斋厅、长廊、客房、寮房、玉佛殿、放生池、地藏殿、海会塔、檀心楼等寺观建筑群,层层叠叠,金碧辉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