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戏

家乡区县: 贵阳市白云区

贵州侗戏是一种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少数民族戏剧形式。它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亦受到了汉族地方剧种的影响。对其作用较大的剧种有贵州的花灯戏、湖南的阳戏和花鼓戏、广西的桂戏和彩调。艺术交流较为密切的是桂剧和彩调。吸收过这些剧种的一些表演程式,借鉴过它们的唱腔曲调,演出汉族古装戏,在化妆和服饰方面也参照汉族地方戏曲的传统方法。

侗戏音乐是在侗族民歌琵琶歌、叙事歌、大歌和山歌和基础上,吸收汉族戏曲剧种音乐逐渐发展而成的。根据唱腔的结构和形式,可分为“戏腔”、“歌腔”两大类。戏腔,以平调为主,包括其变化而成的各种腔调,还包括引进侗戏中的汉族戏曲唱腔和民间曲调。歌腔则是由侗族民歌演变而成的唱腔。侗族民歌非常丰富多彩,有琵琶歌、山歌、牛腿琴歌、笛子歌等。这些民歌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侗戏的唱腔音乐之中。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也有将“戏腔”、“歌腔”综合运用的。

侗戏的戏腔和歌腔都是用大嗓演唱,词句的长短,侗语的音韵变化,影响着腔句长短和旋律的变化。侗戏的唱腔,多用侗语演唱,有的地方也用地方方言——汉语演唱。

侗戏的乐队包括管弦乐和打击乐两个部分。管弦乐器包括二胡、牛腿琴、侗琵琶、月琴、低胡和扬琴、竹笛、芦笙。打击乐器则有:小鼓、小锣、小钹等,但一般不用于唱腔,只用于开台和人物的上、下场。

侗戏的表演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其表演技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侗族歌舞;二是从劳动和生活中提炼出来表演程式;三是通过戏曲地方大戏剧种的演技演变过来的程式。

侗戏的角色行当有生、旦之分,但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行当名称,只有丑角有比较特殊的表演程式。侗戏中的丑角,多扮演各种诙谐或狡猾的人物,在剧中的主要任务是插科打诨、活跃气氛,没有本行的当家戏,表演上比较自由、比较夸张。侗戏传入湖南的初期,乡村不准女孩上台演戏,所以有一段时间侗戏没有女演员。后来编演现代戏,随着剧情的需要,逐步加入了女演员。

谷雨(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