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山之户县清凉山

家乡区县: 西安市户县

清凉山,位于户县南白庙乡境内的甘、涝二峪之间,整个景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为避暑游览胜地。清凉山呈南北条状,势如卧龙,东有蛇形马鞍岭,西有龟势吉宝山,南耸屏障五凤山。远望似绿色宝石嵌于山峦之中,身临其境,更觉幽雅秀气。
主峰东西两侧,溪水流绕,将清凉山环抱于中,素有“二龙戏珠”之称。春夏之际“终南绿树成荫,四季花果飘香”,是对清凉山的贴切写照。
1985年清凉山残存古迹得以逐渐修复,对三清殿、药王洞、老母洞、土地庙进行了修缮。还修建了三清泉亭、山门楼。修复大小雕塑20余尊,壁画20余幅。特别是三清殿内的3尊天尊塑像和药王庙内真人孙思邈的塑像,更是栩栩如生,使游人叹为观止。
景区内还有历史传闻地名数处。主峰之东传说有西汉王莽变化的蛇形岭,五代时老晋王驾下大将军李存孝打虎的羊虎沟。主峰之南有老子炼丹炉,孙真人所开的药王泉。主峰之西有东海乌龟变化的龟势吉宝山,五代时高鹞子故居遗址。主峰之北有唐僧取经遇仙的神仙堤、杨柳行。
清凉山每年春夏有两次盛会.首次为农历二月十五曰,为老子李耳诞辰纪念日。第二次是农历六月十五曰,为老子上山乘凉讲经纪念日。每次庙会期7—10日。

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清凉山庙记》碑载:“甘、涝二峪之间,傍大壑峻岭,拾级而登,鸟道百余步,土峰突起,林木丛翳,号清凉山”。 今沿富村窑村南行,山坡起伏,溪水长流,约半里许即进入山门。东有马鞍山,西为鸡宝山,中夹一谷。耸立南端的一座秀峰,呈扇形,突兀挺拔,林木繁茂��芳草萋萋,宛如天然屏障。再前行,穿苹果林,即至山上。此地山清水秀,林壑优美,清爽雅静。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于此建造三清庙,建国后,尚有古建筑九座三十余间,“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现仅存大殿3间,西廊3间,玉皇楼一间半,新建道舍3间。还有石像数尊,《重修清凉山三清庙记》石碑一通(清乾隆十五年庚午立)。清凉山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故事

古历七月初,天象正逢大暑节气。一日,骄阳似火,头戴着斗笠遮阳,肩上斜背着包袱,深青色长衣已被汗水浸湿了大半的老子李耳,坐骑在气喘吁吁的青牛背上,沿着秦岭脚下的蜿蜒山路向西蹒跚而行,此时日将正午,晴空万里无云,燥热的天气让昏昏欲睡的老子强打精神,不由手搭凉棚,环视一下四周,发觉西南方二三百米外山色奇异,心中一喜,便离了牛背,舒缓地对着牛“嘚起”。  刚一转入西南方位,便有一股凉风迎面而来,青牛先是停了下来,摆了下头,甩了下尾后,就又扬起头对着山林常常地来了一声“嚒--------”。老子走到路旁树荫下,摘下斗笠,挽起长衫,望着山峦,凝视良久后,便牵上青牛向半山腰而上。  此时常年在山上采药的药农何阳正好从此小路下山,看见老子汗流浃背却精神矍铄的样子,便问道:“尊翁欲何往?”老子答道:“游道。”略一顿,老子反问:“此山何名焉?”何药农对答道:“无名。”老子颔首一笑,对何药农说:“差矣,有名且为大名也。若不信,请随吾观之。”何药农本来就是一个喜好猎奇的药师,现在面前又遇到一位这样仙风道骨之人,不由心动,脱口说道:“愿随先生问根。”于是,老子牵着青牛在前,何药师在后,走过一段山路后,老子将青牛栓在一棵大树上,对何药师说:“穿过柏树林,到泉溪去。”何药师点点头。来到山溪旁,老子蹲下身子,掬起一捧水,伸到口边,一吸溜,“吱”就完了,回头看了看何药师,问道:“汝以为溪大乎?”何药师回答道:“微微尔。”老子说:“汝欲溪大水汪,当在吾饮之处刨挖。”说罢老子走到一旁。  半信半疑的何药师取出挖药的链,在老子刚才饮水处刨了几下,顿时就有水往上冒,何药师非常诧异,望了一眼老子,见其对自己微笑,深信自己遇到圣人了。接着又刨了起来,溪水便大了许多,尽管此时骄阳似火,但是周围便觉凉气袭人,老子对何药师道:“可矣,可矣。”见多识广的何药师此时已觉得面前之人非常人也,便停下来。老子眼注视着涌出的清泉, 忽然轻吐一口仙气,略一沉思,便轻吟道:“沐清风兮吾神智复醒矣,观凉泉兮吾口咽起津矣。  暑天凉气,甘霖止渴,真乃阴阳相随,自然之道哉。水孕万生,然适量可矣,上善当若水。噫,道应法乎自然也。此山异奇,此后定当四季清凉,盖过周围群山。”说罢,便转身向青牛之处走去。 何药师下山后,将这一经历告诉了乡邻,人们也在半信半疑中上山查看,果真如此。清凉山就是这样得名的。现在的泉眼就是当年何药师在老子的指导下开挖的。

糖宝妮妮(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