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竹编也有世家的话,我想我也算是出生在一个竹编世家啦,我从一开始记事起,我家就已经在专职编织竹器。从我爸的述说中得知,竹编至少也是从我爷爷辈开始的, 小时候,在农村,竹编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业。我生活的那个村子几乎是全村都在编织,那时,编织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经济的全部来源,以之生存。从记事起, 我还是有几年清闲的,除了玩耍还是玩耍,造成了我调皮的秉性。不知道从哪天起,我尽然哭着闹着要学编织,从此,我的编织生涯开始了,只到我到外地读大学开始。我最初学会的就是破蔑,然后是匀蔑,最后是编织, 每一个环节我都是花了不少的功夫和时间,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的技术还是比不上我的姐姐。 自打接触了编织,在之后的十多年间我就几乎没有脱离过,因此编织也一度成为我的噩梦,是我一直想摆脱但又无法摆脱的梦魇,我曾经一直奢望家里面能不再靠竹编为生,我多么的希望能像其他小孩一样去放牛,去砍柴,去钓鱼,但是,仅仅是奢望而已,我的十余年童年大多都是定格在家中,局限在竹编。
曾经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因为爸妈给予承诺,只要我考起大学,我们全家将不会再从事竹编职业,于是,那些年,除了编织竹编之外,剩下的就是拼命的读书,只为了能摆脱竹编。走出去,一度是我最高的执行目标,只到19岁那年,我终于考起了大学,细细算了一下,我也已经从事竹编有10余年了,我的整个童年,几乎都是和竹编绑定在一起。从最初的喜欢,到中途的厌恶,再到最后的摆脱,这个过程,整整经历了十多个春秋,十年磨一剑,而我的十年,却一直在玩着一把刀。
那些年,我暗暗的做出决定,我只要能走出去,就一定不要再回来,是的,好些年,我也是一直这样坚持的,在外面的多年,我决口不提我会竹编之事,好像也慢慢忘记了自己有这么一门手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这一决定竟然慢慢被改变了,外面的繁华都市,给我的总是那么陌生,那些年的起起伏伏,总是显得那么的不确定,回家,是在不经意间想起的,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并加以实施。
回家的感觉真的很好,不再那么的无依无靠,也不再那么的心烦气躁,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但是有小镇的宁静。一切熟悉的感觉回来了,还是亲切的乡音,还是熟悉的街道,并没有因为离家多年而变换。
想出去——走出去——再回来,好像是回到了原点,其实差异还是颇大,在经历过经历之后,在不再年轻的阶段看待同一事物,理解更为深刻,思绪更为清晰。人生的360度不是以单纯的点来构成,而是以不同大小的360度构成了一个圆。竹编工艺,从上世纪90年代的盛行到如今的没落,市场导向虽说是重要的一环,自身原因也是不可忽视。但是,作为最初的职业的开始,个人情结也是早已深入骨髓,如若真正的消逝,还是较为之可惜。所以,回来之目的就是重拾当年一度决定放下的竹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我只想尽我个人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知道竹编工艺并喜欢他。犹如当年我坚持走出去的决心一样,让竹编走出大山,感受外界的繁华,让竹编走出低迷,领略不同的精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