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之声

家乡区县: 重庆市开县

中国之声十周年:重庆开县三峡移民假户口事件调查
2013年12月30日13:25 中国广播网 我有话说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之声开播十周年特别纪念《为了更好的未来》。

今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中国之声”的呼号向全国播出的第十年。十年来,作为国家电台的首席频率,中国之声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台,一个政府和百姓都能在这里发声、讨论、交流的平台;十年来,作为一个新闻频率,中国之声做真实的新闻,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做历史的记录者和思考者。

今天的每个整点,我们都选择了一件十年来和你一起见证过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国之声当时有影响力的报道,来重温一些瞬间,透露一些幕后,评论一下影响,既是纪念一起相依相伴、共同成长的十年,也是表达始终如一的心声:心怀美好,相信进步。

本时段聚焦:八年前,因为三峡建设工程而需要迁往新家的人们

>>录音报道

重庆开县位于重庆东部,是三峡库区22个县市当中被淹没面积最大的地方,这里也自然成为三峡移民工作的重点地区,不久前我们的三位同事前方开县采访,他们意外的发现开县丰乐镇乌杨村很多村民竟然有两个户口本,农民们说其中一个户口本是真的,另一个是假的。

记者:你叫什么名字?

村民:我叫杨歌俊。

记者:把您三个儿子的名字也都改了,你们全村所有的邻居都是这样的吗?

村民:我们108户。

记者:108户,为什么呀,你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户口本,两个名字?

村民:他就是说让我们办移民。

什么人处于什么样的考虑,一定要给农民造一个假户口?连线记者丁晓兵:你到丰乐镇派出所之后,了解到什么情况?

丁晓兵:我们接着找到了派出所的所长黄建国,可是他们不仅不打算追查假户口的来源,而且派出所和当地政府似乎有一种默契,就是这些户口应该在当地政府部门手里,或者在政府机关手里。

村民们都说上面强迫他们办假户口就是为了套取国家的移民款,为了进一步证实有关方面办理假户口的目的,《新闻纵横》派出了第三路记者李宇飞前往重庆市移民局调查。

记者从开县丰乐镇乌杨村的这些假户籍中,随机的抽取了两户人家6口人,这些名单都是伪造的,咨询重庆市移民局结果发现,这几个今年5月份才造起来的假名单,竟然已经混进了早在1992年就建立的移民档案中,本来是6个移民,在这里摇身一变就变成了12个人。

重庆市移民局农村移民安置处的工作人员张宏拿着记者当时提供的名单,详细咨询了开县移民局之后说,这些名单上的人的确都在档案里边,属于计划要下一步搬迁的四期移民。

主持人:这位工作人员一再的说肯定不会有假移民?

记者:对,开县移民局信访科的陈会贤科长说,这些名单上的人都在移民档案中,而且按照规定他们每个人将来大概能得到25000元左右的移民款,当然这个村民们都说了,将来就是用这些假名单套取出来的钱,肯定不会给到他们村民头上。

这些今年5月刚刚造出来的假名字居然已经混进了92年的移民档案里,现在还有这样一个疑问,就是据我们记者初步了解,仅开县丰乐镇乌杨村一个村就有假户口108户400多人,如果任由他们套取移民款,这可能涉及的就是上千万元。

以上2005年的时候中国之声关于三峡移民假户口事件的报道,参与当年报道的记者丁晓兵来到直播间。

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此时此刻的感受?

丁晓兵:我会用4个关键词来表达我的感受。首先就是遗憾,因为当初接受采访的这些村民都是三峡库区移民,他们要搬迁走嘛,加上当时他们大都没有手机,留的都是固定电话,结果搬迁以后都变了,联系不上了。说实话我一直想找到他们,想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一切都好。还感到遗憾和抱歉的是,那次采访,很多开县村民,很多开县的其他人都有我们几位记者的联系方式,现在我还都能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反映各种问题和各种线索,但是由于这其中大部分内容不符合我们报道的要求,也没法帮到他们,所以这也让我很遗憾。

这个事件报道出来之后,相当令人震惊,当时这个新闻线索是怎么被发现的?

丁晓兵:发现这个新闻线索很偶然,我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偶然,当时我和现在北京记者站任职的刘天思去开县采访另一个选题,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被采访对象突然问我们说,能不能帮帮村里的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太太,我们说那就去看看吧,就到老太太家让她儿子把这个老太太的残疾人证找出来,结果找了半天没找出残疾人证,找出真假两个户口本给我们看,我们当时很吃惊。听到村民又说这两个假户口是办移民款,就是当地政府为了套取移民款用的,我们意识到抓了一条“大鱼”。但三峡工程事关重大,这个线索又跟我们原来的采访毫无关联,而且当时只有村民一面之词,没有任何其他证据,我们想着怎么说服领导同意我们留下来继续采访,我们俩当时就强压住心头的兴奋,因为没有电脑,就先赶回当地县城找了家网吧上网,赶紧查跟三峡移民相关的各种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又连夜商量出调查取证的方法和路径,加上得到了当地村民的配合,我们迅速拿到了足够让领导下决心的证据,也因此最终促成了这个报道。

三峡移民是大事,这个假户口事件报道起来恐怕不会那么顺利,是有阻力的,也难度的。

丁晓兵:没错,所以我的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感谢。因为当时的采访风险和难度非常大,对记者来说,尤其涉及到政策把握,涉及到如何取证,加上我们当时是第一次选择了直播的方式来报道,舆论监督的报道,需要我们记者留在当地边采访边报道,其实当时还是很担心当地牵涉其中的一些人会打击报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取证这块儿如果没有当地老百姓配合的话,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对于参与取证的人来说,他意味着要暴露身份,就要冒着将来可能被打击报复的风险,但是当地村民还是很勇敢,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不但帮助我们调查取证,而且还通过各种方式保护我们。对于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中央台记者的无条件信任和支持,现在我最想说的其实就是谢谢!

《重庆开县三峡移民假户口事件调查》已经过去了八年时间了,当年为套取国家对三峡移民安置补偿款的那些乡镇干部如今已经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但迁往新家的老百姓他们现在的生活还好吗?房子怎么样?没有了土地,他们又是靠什么生活?带着这一串的疑问,我们的记者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中央台驻重庆记者陈鹏:从重庆主城驱车5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开县的新县城,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地势低洼的老县城已经完全沉眠于平静的长江水之下了,行车在广宽的城市主干道上,司机刘师傅一直在感叹,几年没来开县,城市变化巨大,碗状的体育中心、鳞次栉比的高楼小区,令这位老司机已经回忆不出开县当年的样子,为了找到丰乐镇乌杨村实地回访,我们一路询问,好在乌杨村距离开县新城不远,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曾经的事发地乌杨村。张女士今年40多岁,2005年以前,张女士的家在山坡下有几分土地,家里人靠务农为生,蓄水起来后,土地和房屋都被淹没了,他们用积蓄和政府的补偿款盖起了现在的这栋房子,因为没有土地,老伴和女儿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很少回家。

张女士:我大女儿出去打工了,老公出去打工了,我老公在福建,女儿在重庆,他们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

记者:他们一年能回来几次?

张女士:一年回来一次吧。

记者:您这房子什么时候修的?

张女士:2006年以后修的嘛,以前的房子是老房子嘛,当时用了十几万。

回访中记者发现,能够回忆起当年办理假户口事件的人并不多,好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能依稀想起,赵老今年78岁,他告诉我们,当年经手办理假户口骗取国家移民补偿款的人已经去世。

赵老:就是以前生产队的队长搞的。

记者:当时的目的是什么呢?

赵老:就是多得国家的钱。搞的假户口就是为了骗国家的移民款。

记者:那后来这个事怎么解决的?对您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赵老:对我们没多大影响,主要是国家的钱。

陈鹏:如今,赵老已经办理了“自谋”手续,从农村户口转成了城镇户口,每个月可以领到905元的退休金。

记者:现在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

赵老:他是按照年龄分等级,我是拿的905一个月,905元基本上吃是够了。

记者:小胡是记者在采访中碰到的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正在母亲家帮忙做点事,她告诉记者,和大多数地区一样,现在农村的壮劳力都去外面打工了,他们这些年轻人都已经不会种地,也不想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去,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挣到几千块钱不错了。

记者:我看您现在这地估计也就10、20几个平方了,以前可能有几十丈的地,那您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

小胡:打工啊,因为我们也做不来地,从小读书,读完了就出去打工,自己反正有个手艺,在厂里面做事嘛。现在的生活要好一点。

记者:采访中我们发现,外出打工,几乎成了大多数乌杨村村民的选择,他们走进了车间,走进了工地,靠着自己的劳力或者手艺谋生,虽然经济条件比种地时有了改善,但家人分隔两地却也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在这里我们由衷地希望随着开县新县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当地老百姓可以尽快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在家就能找到工作,希望他们的生活能越过越好。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刘万永:听到开县假户口的报道,我想到了一段相声《反正话》,把别人的话倒过来说,比如说“我肚子疼”变成“我疼肚子”。开县人“杜子平”就变成了“杜平子”。不同的是,说反正话是为了娱乐,但是把人名颠倒是为了套取移民安置补偿款,而且数额巨大,几千万。我仿佛能看到记者为了核实每一个细节四处奔波的样子,比如从村里面到县里面再到市里面,可以说再做这个报道的时候,除了村民基本上没有人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记者为了要取得证据,就得要突破各种困难,最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要在事实方面做到无懈可击。其实这也是新闻工作的魅力所在。应该来讲维护公共利益是一个记者还有一家媒体应尽的职责。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当地人民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有的需要背井离乡,有的要移民。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怎么让这些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让需要得到的人真正的拿到钱,就需要杜绝各种的漏洞。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通过记者的采访,揭示出问题出在哪?症结在哪然后对症下药,找出最终能够防止问题再次出现的制度上的漏洞。事实上,中国因为各地的情况差异比较大,要出台一项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无论是防止执行中出现偏差,还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媒体的监督。我认为除了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媒体的监督是开展工作、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应该大力支持,不推诿、不刁难,真正实现中央领导同志倡导的要“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政府”。只有各种向前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今天14点整,中国之声十周年特别纪念《为了更好的未来》将为您继续直播,中央台记者白宇将带您回顾不惜"开胸验肺"的深圳农民工艰难维权之路,欢迎您继续关注!

(原标题:中国之声十周年:重庆开县三峡移民假户口事件调查)

言语二分之一(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