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母飞过青又青(哎)?介母飞过打铜铃(呵)?”“阿美你显能,阿妈教你吃馄饨”“松糕,松糕,高又高,我请阿叔吃松糕温州童谣起源于明清时代,来自民间,流传广泛,不仅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而且还寓教于乐,趣味盎然。它用朗朗上口的语句,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它的传唱,是知识道德传播的有效途径,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平阳县水头镇位于雁山敖水之间,居民中有讲温州方言的原住民,也有从南面邻省福建迁入的福建人,福建闽南方言也随之传入,形成两种方言交杂的特殊语言环境。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编了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或反映民俗民风、或寓以教育意义……所诵唱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尤其贴近儿童快乐的天性,所用的语言浅明俚俗并结合游戏,记得牢、传得广。
现状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更多普通话童谣传入人们的生活,方言童谣渐渐被大家遗忘。《童谣·童心·童画》就是“童谣行动”中创编的美术地方课程,本课让学生通过收集童谣、诵唱童谣、品味童谣,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并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表现,它是诗与画的融合,既培养了孩子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造型·表现的才能。童谣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培养和发展儿童综合的艺术素质。通 过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当前了解温州童谣的年龄段情况大致如下:
5~10岁知道也听过温州童谣的占16.1%,不知道的占83.9%
10~20岁知道也听过温州童谣的占44.8%,不知道的占55.2%
20~40岁知道也听过温州童谣的占68.3%,不知道的占31.7%
40以上知道也听过温州童谣的占83.4%,不知道的占16.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