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是监利籍——监利历史文化名人

家乡区县: 湖北省监利县

陈友谅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姓谢,工作渔民,湖北沔阳玉沙(今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人。大元后期伪“汉”政权的建立者。年轻时曾为县吏。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杀倪文俊,将其头颅献给徐寿辉。深得徐寿辉信任,后控制徐寿辉统领其军队,最终将其杀害。

申包胥

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荆州监利新沟镇人。春秋时楚国大夫。原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申包胥随昭王撤出辗转随国。后自请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获允,乃七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廷。哀公为之感动,终于答应发兵车五百乘前往救援。在秦、楚军队的反击下,楚人驱走吴-队,收复了郢都。申包胥归郢后,昭王对他欲予奖赏,他声称请救兵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余年

伍子胥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黄歇口镇人,县城大车站(旧)外(街道对面)有其雕像。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楚国名臣——黄歇

在监利的西北部,有个地名叫黄歇。因为楚国名臣春申君黄歇的故宅在这里,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后来春申君出使国外,也曾在此小河入湖口处留宿,所以,也叫黄歇口。黄歇博学多闻,能言善辩。在楚国日益衰弱遭到强秦攻击之时出使秦国。他见楚怀王被秦诱骗,囚死于秦国。楚倾襄王刚即位,担心秦一举灭楚,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给秦昭王,极力陈述秦攻楚是不明智的行为。他在秦国广为结交,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太子逃脱虎口。黄歇于公元前238年被奸人李园的死党刺死。唐代诗人胡曾路过黄歇的故宅时,睹物思人,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烈士思酬国土恩,春申谁与吊幽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对黄歇的不能善终表示叹惋。他的家乡黄歇口现已成为县辖黄歇镇,四湖总干渠从市区穿过,景色秀丽,乡风淳朴,是监利的一新兴镇。

著名的佛教高僧——智凯

陈隋时期,我县出了一位著名的佛教高僧智凯。他俗姓陈,538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出生于我县古华容城中一位官宦之家。18岁时,智凯目睹“国家殄丧,亲属流徒”,内心充满了悲观厌世之感,于是到湘州(今长沙)果愿寺剃度出家。由于他潜心佛学,刻苦钻研,四处寻拜名师,10余年后,精通了许多佛教经典,对佛教的律理、禅法有了深刻的了解。575年(南朝陈宣帝太建七年)智凯与弟子20余人到浙江天台山结草建庵,修传佛法。以后创立了佛教大派天台宗的教义和修行规范,成为我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智凯是天台宗的四祖和实际创始人,他的著作《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各20卷被后世尊为“天台三大部”(即天台宗的三部代表性经黄著作)。天台宗不仅在我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而且后来传播到海外。9世纪时,日本僧人入唐求法,将天台宗教义传到日本;11世纪末,朝鲜僧人入宋求法,又将天台宗教义传到了朝鲜。直到现在,日本和朝鲜等国的僧俗民众仍对智凯的佛学理论相当崇拜。智凯一生佛教业绩丰厚。他究究佛理,弘扬佛法,亲手度僧4000余人,曾库陈朝太子和隋朝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授菩萨戒。他先后建告增院36所,嫡传弟子32人。隋朝晋王杨广极其尊崇智凯,曾为他设千僧会,奉他尊号“智者”,因此,后世僧徒称他为“智者大师”。智凯60岁时病逝后,皇帝杨广曾下诏在天台山为智凯修造国清寺。加班清寺后来成为天台宗的圣地和祖庭。

IC次央(2015-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